|
|
优化教育资源 共享公平教育优化教育资源 共享公平教育 ——武都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田银平 通讯员杨小海 近年来,武都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呈现出“均衡、公平、和谐、优质、特色”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领导保障均衡发展 武都区教育在“两基”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后,承载着实现均衡发展的梦想,再一次迈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上好学”是各级党政和全区人民的共同使命。 区政府成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支出作为公共财政的保障重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逐年提高。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教育发展专项资金。2015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6.6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20.94%,超过了省定标准。筹资1.5亿多元,新建6所城区学校,招商引资3.3亿多元,在吉石坝建成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十二五”期间,武都区教育总投入超过22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 ◇改善条件助推均衡发展 201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以改薄促均衡,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总数由538所调整到300余所,在确保学生就近入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布局。 2013年以来,全区投入1.2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07个,新建校舍8万平方米。全区119所完小以上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级标准。如今的武都,最安全的建筑是校舍,最亮丽的环境是校园,最舒适的家园是学校。 ◇师资共享夯实均衡发展 输血融入造血,打破城乡壁垒。武都区通过城区教师支教、农村教师选调、城乡双向挂职、片区内联片教研、帮扶校对口交流、区域内梯次培训等形式,优化师资配置。 坚持公开招考、转岗培训、特岗计划、“三区”支教等措施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优先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需求。每年在表彰奖励、绩效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优先向农村学校倾斜。按照100—500元的标准对农村教师进行补助,落实“基层岗位工资补贴”制度,教师生活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内涵建设充实均衡发展 教化之本,始于学校,学校之名,在其文化。近年来,武都区追求特色建校、文化育人的发展理念。坚持“三风、四校”建设,评选出十佳“校报、校刊、校歌、校徽设计、校本课程”60多种,受到师生和家长的喜爱。 “主题月”活动,让学校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第二课堂琳琅满目,大课间活动丰富多彩。阳光体育运动日新月异,校园足球活动蓬勃开展,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均为100%。每年定期举办师生运动会、文艺展演、书画比赛,全区音、体、美等教育生机勃勃,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规范管理力推均衡发展 坚持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品牌课堂。坚持“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对口入学”制度,全面落实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精准扶贫、残疾儿童助学等惠民政策。多措并举控辍保学,有效保证了义务教育普及程度。 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截至3月份,已成功创建区级以上示范校38所,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达标率100%,综合差异系数小学为0.578、初中为0.496,达到了我省基本均衡县域标准的要求。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
编辑:[
顾洋
]
|
|
![]()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1999-2015 Gansudaily.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甘肃网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