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谋发展 倾心为富民
——记陇南市宕昌县庞家乡松扎村党支部
甘肃日报记者 陈 多
松扎村位于宕昌县庞家乡北部,距县城46公里,属于高寒阴湿地区,是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3年前,这里“山高,地窄,人人嫌”,连一条像样的村道都没有,是众所周知的“后进村”。
而如今的松扎村,道路畅通、药材飘香、村容整洁,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松扎村的蜕变,源于新任的村党支部班子。
前几年,松扎村“两委”班子不健全、作用发挥不到位,群众看不到发展的希望。
“松扎村要想脱贫,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强有力的村党支部。”庞家乡党委书记杨碧峰说,对于当时的松扎村而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过调整村党支部书记、配齐党支部班子,庞家乡有效加强了村党组织的战斗力。
班子组建起来之后,村党支部便开始着手解决制约发展的第一道难题———修路。
然而,对松扎村而言,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比修路还难。起初,有很多村民不愿意为修路而拆掉自家的房屋、院墙。为此,村党支部班子挨家挨户走访宣讲,并召开全体村民代表大会专门进行商议。
会开了一遍又一遍,道理讲了一堆又一堆,在党支部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的观念终于发生了转变……
“观念变了,村民们的心气儿也起来了,修路进程非常快。”村支书张忠生说,村党支部提出“大干100天,松扎大变样”的号召,大家都积极响应,通力配合,4个月后,承载着村民们殷切期盼的道路终于顺利通车。
看到村里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村党支部班子决定顺势而为,以基础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致富产业,让松扎村的面貌彻底焕然一新。
针对村情实际,松扎村发展起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在原有种植的基础上,以推广良种良法为重点,发展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实现标准化种植1500多亩。同时,大力引导贫困户与网店签订购销协议,发展订单种植,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松扎村还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将扶贫互助资金和精准扶贫贷款作为贫困户的入股资金,让贫困户全员入股,以支部控股、贫困户持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抱团”脱贫致富。
同时,村党支部积极为村民提供劳务信息,并邀请县扶贫办、劳务办等部门进行劳务技能培训。如今,劳务输转让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里每户村民家里至少有1人持证外出务工,群众增收致富内在动力不断增强。
此外,村党支部还组织群众对松扎村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组建村文化小戏班子,不定期组织演出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笑声爽朗,乐声飞扬,跳舞、扭秧歌、唱大戏,读书、看报、下象棋……如今,松扎村的村民们各有所乐,享受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相关新闻
- 2018年08月15日一心谋发展 倾心为富民——记陇南市宕昌县庞家乡松扎村党支部
- 2018年08月07日临时党支部重温入党誓词
- 2018年06月28日【农民日报】甘肃省宕昌县松扎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纪实
- 2016年06月03日宕昌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