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理】
康县山岔村:曾经的铁马秋风七防关

今日白马关
七防关,即今康县云台镇山岔村。在宋代,这里曾经是宋王朝和金国争夺的主战场之一。吴玠吴璘兄弟与金人对战,为这片土地留下了一段传奇。
1 七防关,宋金时期的边关要隘
在康县,听到一种说法,古散关,也称之为七防关,即今云台镇山岔村。
到康县云台镇山岔村采访,是因为陆放翁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千古名句。这个被称为康县人文痕迹最厚重的村庄,和那个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中的散关到底有何牵涉?
到云台镇采访,是康县连日秋雨过后难得的一个晴天。
中午驱车从县城出发,一路向北,去往云台镇。行驶在光洁曲饶的乡村盘山公路上。红红的、金黄色的树叶,已把原本深绿的万家大梁的色调装点得斑斓多变,明丽动人。
沿着马莲河步入云台镇,就看到那座名为“中山桥”的木质廊桥。它仍然俏立于云台镇白马关关楼的东城门外,无端地美丽。它始建于1927年,原名“永安桥”,1934年驻军维修,易名为“中山桥”。
与兰州的中山桥煌煌声名相比,它就像山水盆景中一个袖珍的摆件:跨度12米,宽4米。桥两侧为石砌桥墩,高4.8米。桥底部并排圆木组成,上铺木板,两边有护栏,顶为歇山顶,两侧有廊房。虽小却也意趣盎然。
今天的云台镇,以境内云台山得名,但它更早的名字白马关显然名气更大,系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所设。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阶州直隶州在此设置白马关州判;乾隆元年(1736年),改置阶州直隶州白马关分州;1929年始置康县,县治就在白马关。据说1925年因在云台山修建的一座寺庙,香火极盛,因此白马关被易名为云台。1944年县址迁往岸门口后,这里设镇,命名为云台镇。
云台镇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七防关的概念。山岔村位于云台镇与大南峪之间,是康县北部进入陕南到四川的重要隘口,是西北茶马古道必经之地。东汉建宁年间,武都郡太守李翕派员督促,拓宽了窑平经七防关至关沟的驮道。此后,七防关成为四川、陕南到西北的主要贸易通道,是历代王朝窥陇望蜀的必经之地。
宋金时期,这地方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南宋王朝通往西北的主要茶马路线,七防关是金兵进攻四川的主要关口之一。
相关新闻
- 2018年11月14日【图片新闻】康县油菜产业成为当地农户增收渠道
- 2018年11月08日【图片新闻】康县两河镇汪家沟社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产业
- 2018年10月22日【图片新闻】康县积极打造生态文明新农村
- 2018年08月28日【图片新闻】近年来 康县大力扶持贫困户发展养蜂产业 助农增收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