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康 县

精准对标 “小菌棒”起大作用

 2019/03/22/ 12:13 来源:陇南日报

康县康垚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

  本报记者 靳淑敏 陈晓旭 马海涛

  3月20日,记者走进康县康垚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只见厂房内热火朝天,工人们正井然有序地忙着卸菌棒、装袋、运送......好一派繁忙景象。厂房内,一行行错落有致悬挂在空中的黑木耳菌棒,着实壮观。

  “今天给定西发了10车24万菌棒。”康垚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鹏说,“公司主要是按订单发货,目前已经完成200万袋,预计今年能完成400万袋。”

  康县康垚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黑木耳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主的标准化公司。去年,建成日产40000袋黑木耳菌包生产线及其配套的拌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菌室、培养室,年生产黑木耳菌包500万袋、产值2400余万元。

  此外,公司积极响应甘肃省委“精准扶贫”的战略工作部署,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积极实践“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下属康县广润农副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已有107户农户加入。

  目前,康县广润农副产品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带动岸门口、望关、长坝、三河、大堡等乡镇246户贫困户,从事发展袋料黑木耳种植,没有种植能力的优先解决就业,每年能为每户贫困户增加1.2万元以上纯收入。

  据了解,该合作社在用工方面优先照顾困难群众,让困难群众实现在家门口有活干、挣到钱。

  牟家坝村的李小凤,去年就在合作社务工。“我的工作是卸菌棒、装袋,工作不累,一个月挣2500元左右,不用外出打工,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李小凤说。

  2015年,该公司建起了占地30亩的黑木耳种植示范基地,为产业化扶贫打好了基础。

  “考虑到贫困户欠缺种植技术和种植信心,不敢贸然种植,我们决定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把建设好的种植基地低价租给有意愿、积极性较高的贫困户种植。”许鹏说。

  与此同时,还为种植黑木耳的贫困户免费提供菌种和技术指导,并签订了购销合同,进行契约式生产,发展订单农业,由公司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了一条统一规划、种植、销售的产业链。

  康县岸门口镇贾家坝村的周春梅,是村上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缺乏劳动力和因病致贫。去年,合作社预支30000袋木耳菌棒,免费为她提供技术支持,等后期产品回收之后,再扣除菌袋成本。今年,周春梅又订购了50000菌袋。

  “30000袋木耳菌棒,三个月纯收入35000元,真正改善了我家的生活水平,等这段时间忙完,我们准备盖新房子。”周春梅喜笑颜开。

  目前,该公司正在推广黑木耳全钢架大棚立体栽培和全光照地栽两种模式。

  “我们通过对参与种植的贫困户给予黑木耳菌包优惠、组织技术培训、免费推广优良品种等方式,在全镇推广‘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让公司与贫困户找到一条‘双赢’的路子。”许鹏说。

  谈及未来,许鹏信心满满。他告诉记者:“我们将运用电商加实体店的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建立天猫、京东等特许店,并进入陇萃堂、三江源等土特产专卖店,还要成为四川多家火锅餐饮集团的直接供应商,以OEM形式的大宗商,品销往日本及东南亚。”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