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文 县

【脱贫攻坚奔小康】文县:扶贫车间助村民脱贫增收

 2019/03/29/ 11:01 来源:陇南日报

  【脱贫攻坚奔小康】

  文县:扶贫车间助村民脱贫增收

  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的扶贫车间总部里,工作人员正熟练地操作着电动缝纫机。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玉玺

  “能干活总比闲着强。”提及在扶贫车间工作情况,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赵小艳赞不绝口。尽管当地政府对她实施了困难救助,但她还是更愿意多干一些活,“自己努力,相信以后生活会更好!”

  文县地处甘肃南陲,山大沟深、交通闭塞。长期以来,群众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作物,因此,存在“男子外出,女子、老人顾家,劳动力闲置”的情况,导致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偏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县主动衔接多个企业,在当地建成扶贫车间31家,扶贫车间总部1家,让在扶贫车间“上班”的农户人均每年增收5000元以上。

  初春三月,在文县尖山乡河口新村的扶贫车间总部内,工作人员正忙个不停,操作着近百台电动缝纫机,不停地缝制衣领、衣袖、裤腿等,还有些农户正忙着打版、裁剪。一件件工装按流水线生产方式被加工成成品服装,整齐地堆放到墙角。

  据了解,该扶贫车间总部于去年正式挂牌并投入运营,是文县与天水市甘谷县的一家企业衔接后在当地建立的,主要以制衣加工、手工编织生产为主。自从总部以“保底+计件”的方式计算工人薪酬以来,主动来车间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以前除了照顾孩子,其他什么都干不了。现在扶贫车间建到村里,我们不但可以一边干活一边照顾孩子,每天还能拿到120元的工资,心里非常高兴,相信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尖山乡河口新村村民巩菊艳开心地说。

  扶贫车间让贫困村的妇女变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照顾家庭、上班挣钱两不误。同时,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文县分片区让扶贫车间“生根发芽”,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方式,让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

  “企业的入驻可以为更多留守在家的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尖山乡河口新村扶贫车间负责人表示,制衣加工需要大量人力,将车间建到村里,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难题,也能让留守村民灵活就业,是一个双赢的举措。

  目前,该扶贫车间总部辐射带动周边多个乡镇的村民实现就业增收。此外,文县还在其他片区依托纹党参等中药材,建成了以中药材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各类扶贫车间6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