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西和县

产业多点“开花” 农户抱团“突围”——来自西和县的蹲点报道

 2019/06/12/ 11:3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富贵
 

  晒经乡自红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摘掉“穷帽子”的李根星在精心照料中华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富贵

  2 财政金融扶产业

  脱贫攻坚,资金投入是保障。缺少资金,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西和县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优先保障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加快推进到户扶贫产业培育。2018年整合到户资金4.27亿元,扶持1.24万未脱贫产业发展对象户、1.96万户已脱贫贫困户发展了中药材、经济林果和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为1.52万户贫困户落实配股带贫资金,全县贫困户特色产业人均新增1.2亩,到户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群众增收基础不断夯实。

  半夏是适合西和贫困群众增收的种植项目。然而,种植半夏每亩2万元的投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针对这一情况,农行甘肃分行推出了“半夏贷”,为西和县半夏“信用”种植户办理免抵押担保贷款。

  有了贷款,兴隆镇下庙村宏盛中药材合作社负责人王玉红劲头更足了。自从成立合作社种植中药材以来,资金不足是他一直头疼的事。去年冬天他从县农行办了200万元贷款,今春就组织了11家合作社,成立联合社,领着大伙种了2500亩的半夏和2500亩其他中药材。

  截至目前,“半夏贷”已授信1351户、1.2亿元,覆盖全县30%的半夏种植大户,间接带动近4000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如今,西和的山货借着电商走向了广阔的市场。然而,缺资金、贷款难成了全县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拦路虎”。为此,西和县农商银行提供了免抵押、免担保的“电商贷”,激活了电商这池春水。

  “继‘半夏贷’‘电商贷’之后,各家银行先后推出了13种涉农特色产品,累计发放贷款4亿多元。为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西和县副县长周占斌说。

  “现在种植中药材的资金有了,也不用太担心发生自然灾害了。”王玉红信心十足。他说,2014年就是因为没有保险,遇上了天旱,损失上百万元,今年早早地就给5000亩中药材买了保险。

  农业保险为农民发展产业、抵御自然灾害撑起了“保护伞”。

  结合县情实际,西和县印发了《2018-2020年农业保险主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细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保险“增品扩面提标降费”,构建起了市场化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保障贫困户种养收入稳定。

  以前各保险公司都是各干各的。为了让保险发挥最大效益,去年以来,西和县把以前各保险公司将各自开展的工作和保险险种统一起来,做到了“统一入户、统一宣传、统一承保、统一理赔”,分片区快速推进。

  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种植户整村投保,将符合条件的地块全部纳入保险,实现农业保险对全县“所有贫困户、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风险”三个全覆盖。

  春季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低温冻害等灾害多发的季节。为防止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影响,2019年西和县及早安排,清明前就督导完成了苹果、花椒、核桃、八盘梨等易受霜冻等灾害的8.37万亩产业农业保险投保工作。玉米、马铃薯、半夏等中药材、高山油菜已完成投保工作,牛羊猪鸡蜂等畜牧养殖产业的签单承保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

  “2019年农业保险已由最初的6个增加到19个,实现了全县农产品全覆盖,计划农业保险2039万元,比去年增加590万元,增长40.7%。”周占斌说,农业保险极大增强了农民群众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提供了托底保障。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西和县在发展金融综合服务的基础上,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电商村级服务点、物流村级配送点等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了农村综合服务室,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已完成了全县384个村的选点选人培训等工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