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咱们团队有力量——记武都区中医院优秀团队ERCP工作室

 2019/07/08/ 11:00 来源:陇南日报

咱们团队有力量

——记武都区中医院优秀团队ERCP工作室

  本报记者 张 霞

  一个科室只有3个人,平均年龄不到35岁,却掌握着陇南尖端的医疗技术。

  3个人的科室,有两名党员,一名团员,他们坚守在医疗一线,用青春和热血见证着党员、团员的本色,他们就是武都区中医院ERCP工作室团队。

  攀登技术高峰,造福陇南百姓

  ERCP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极高、极具挑战性、风险极高的内镜诊疗技术操作,被业内人士称为内镜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又被称为“钻石”专业。

  这项技术的出现,给患者带来福音,手术创伤面小,术后恢复快,对胆胰危重病人的诊疗是最有效的微创手段。

  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武都区中医院成功引进这项技术。

  赵云,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也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主动请缨学习这项“钻石”技术。

  经过院务会研究决定先后派赵云、韩成彩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师从副院长、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周文策教授学习ERCP技术。经过一年的刻苦钻研、严格培训,赵云、韩成彩掌握了这项技术,2018年9月份,ERCP手术在武都区中医院正式开展。

  精彩背后的汗水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是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的名言,也是中医院ERCP工作室团队的格言。

  ERCP技术难度高,承担的风险高,危险与辛苦并存。常年与X射线接触,对医护人员身体的危害大,这项技术很多医护人员都不愿意涉足。

  医院为开展好ERCP这项新技术,为工作室配备了最强的力量,医生、护士都是从外科优秀医护人员中推选出来的,团队成员之间也是“互相磨合,强强联手”。

  现在,在陇南能熟练掌握ERCP技术的只有武都区中医院,病人多的时候,一天要做3到4台ERCP手术,穿着厚重的防辐射铅衣,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高强度的工作,一般人难以适应,但ERCP工作室团队却一直在坚守。

  ERCP手术护士技术配合及术后观察至关重要,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将患者置身危险中。ERCP工作室的护士长王晶晶是一名有十多年护理经验的护士,她在手术中与医生配合默契,术后对每位患者都精心护理。赵云说:“将患者交给王晶晶管护我放心。”

  韩成彩,中共党员,外科主治医生。曾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外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ERCP中心进修学习。他是全医院公认的“拼命三郎”,节假日几乎都在工作岗位上度过,他待病人似亲人,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韩成彩医生,心细如丝,考虑问题周全,对病人的大小事他都会反复叮嘱,做事从不推诿。”王晶晶说。

  赵云不仅是ERCP的负责人,同时还是外科副主任,每天要管理40多个病人,光查房就要两到三个小时。为了不影响病人的手术时间,赵云一般都要比别人提前两个小时到单位,查房询问病人的术后反应。韩成彩说:“赵大夫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他配合不觉得累。”

  以党旗为指引继续前行

  ERCP工作室,成立不到一年却有傲人的成绩,截至今年7月初,武都区中医院ERCP手术突破100例,成功率100%,无一例并发症,插管成功率达98%,其中使用双导丝法行困难插管技术,双支架植入、预切开、超选择性插管等技术,使得手术成功率大大提升,得到省上专家的高度肯定,是省内ERCP年手术量超百例的少数医院之一。

  今年3月1日,武都区中医院ERCP工作室被共青团武都区委授予了“青年文明号”称号。

  武都区中医院ERCP工作室将以党旗为指引,不负韶华,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以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