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两当县

【最美奋斗者】三十二载坚守初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记两当县左家乡大庄小学最美教师丁汉云

 2019/11/27/ 10:42 来源:陇南两当发布 记者王权华

  每日甘肃网11月27日讯 据陇南两当发布报道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展示近年来全县干部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我县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脱贫致富先进个人”典型培树评选和学习表彰活动。即日起,陇南两当发布微信公众号将对评选出的10位模范人物进行系列专题报道。今天推出第七期,为您讲述默默坚守教育一线32载“最美乡村教师”丁汉云的润物无声之路

  他叫丁汉云,一个土生土长的左家乡权坪村人,在村学任教32载,默默坚守,兢兢业业,将大半生献给了山村里的孩子们,献给了农村义务教育。

  做好一名老师,当好一个校长,是他最简朴的座右铭。

  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

  1987年8月。20岁的高中毕业生丁汉云在家乡的董坪小学任代课教师,儿时的他耳闻目睹了乡亲们找人写信、写申请、记账的苦楚,感受到知识是多么重要,年轻的小丁老师,每晚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钻研教材、阅读报刊杂志直至深夜,学习和成长是他的当务之重。

  1990年9月。乡教管会将23岁的他调到离家20公里外的年河小学工作。偏远的地理环境和重男轻女的思想让学生流失现象严重,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三个学生在打闹。年轻的他放下行囊前去家访,三十来户人家,挨家挨户劝说。当教室里的学生增加到15个,丁汉云也如释重负的笑了。现在已经做了教师的姚腊红说起丁老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当时已经安心在家里干农活了,要不是丁老师,我现在还在这沟里出不去。

  去学校的路顺河道而上,他曾经数过,这一路要走36道弯,涉48道河。夏天河水涨,过河困难;冬天河水结冰,小木桥骤霜。有时周六逢暴雨或大雪不能回家,下一周的生活只有靠吃山野菜或到河中钓鱼熬汤改善生活。尽管如此,丁汉云的热情未变,每周日他背着自己一周的生活用品,步行6到7个小时,按时报到上课。被老师的执着感染,孩子们的学习劲头也是十足,三年里,最偏远的年河小学在左家乡的村学里成绩斐然。

  精益求精 甘为人梯

  1993年8月。乡教管会将他调到左家乡蚂蚱小学任教。虽然离家比年河小学近了一半,但条件依然艰苦,人口稀少且居住分散,不通路、不通电。4个年级的复式班,8门主课的复式教案,从教材钻研到教案书写,每天认真准备。备课和上课的“动”、“静”搭配,稍有疏忽,整个课堂就会乱成一锅粥。所谓的“动”、“静”搭配,就是指多级复式班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自动作业和教师直接讲授新课的合理安排。在4级复式班里,一堂课,每个年级的直接教学时间,一般只有8分钟。为了向这8分钟时间要效益,就必须在备课和讲课中尽力做到精心设计课型,提高质量,使学生与教师达到配合默契,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无涯,学亦无涯。”丁汉云感叹着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不懈追求。”在多年的复式教学中,探索和掌握了多级复式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除了积极认真上好主课,他还组织好学校的各项文艺活动,小小的校园里时常洋溢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蚂蚱小学的各项活动有了新的进步和变化,统考成绩位列前茅。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1997年4月。丁汉云调入大庄小学工作。在校教师5人,学生有五个年级118人。他不改本色,工作不分份内份外,班级工作的设想、学生的管理,他都全程参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丁汉云一直都在努力走进孩子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用真挚的情、浓浓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孩子。

  不但对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了如指掌,对他们的成长变化如数家珍,丁汉云还利用自己会泥水活的这一技之长动手带领师生先后修建了滑梯,乒乓球台,跳远坑,舞台,花园,台阶等设施。成立舞蹈、合唱、手工书画,田径等兴趣小组,加强少先队工作,开辟“少年绿化林基地”,“德育基地”,“美育基地”。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日渐丰富,学习的活力和动力也逐渐高涨。

  孜孜以求 诲人不倦

  2000年8月30日。他被左家乡教育管理委员会任命为大庄小学校长。为了让学校的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他打开书本认真学习电脑操作,率先将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搜集整理编写的《大庄小学校志》为全县村学首创;同时编写了《大庄小学国家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档案》、《大庄小学防震减灾工作汇编》、《大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教师档案》、《学生档案》等档案资料。 

  三十多年来,丁汉云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储存了大量的教学心得,常与学校年青教师交流,把自己成功经验与教学心得与大家共享,毫不吝啬。特岗教师郭晓辉是个稍有点腼腆的年轻人,在他的眼里,丁老师不仅仅是校长是前辈,更是家人,让他们在这远离家乡的小小学校里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在大庄小学,他不仅仅是校长、班主任,音、体、美老师,还是“泥水匠”修补房瓦漏洞,“园林工”修剪呵护校园里的所有树木,“电工”“木匠”……每天上学前放学后,是殷勤的保育员和安全检查员。他的课时全校最多,他的担子全校最重。以校为家,已经成为了他多年来的习惯。

  放飞希望 不忘初心

  2012年7月。丁汉云参加陇南市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考试取得第二名,被录用转正。25年来微薄的工资支撑着这个家,父母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两个孩子的成长他也缺席了大半,为此他愧疚却不后悔,看着当年辍学在家干农活的孩子如今意气奋发过着富足的小日子,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对于丁老师的记挂和感谢让他对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汗水充满了自豪。

  能得到家长和孩子的尊敬和喜爱,这是教师的价值所在。丁汉云多年来的优质教育、潜心付出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两当县县委、县政府先后授予他“‘两基’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左家乡教管会、左家乡党委、政府和左家学区多次授予“优秀党员”、“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等10多种荣誉称号。2019年3月在《中学课程辅导》上发表论文《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扎根山区32年,不忘初心,默默坚守。他先后送出了300多名小学毕业生。一批批学生走出山区,追寻梦想。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作为人师,他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三十多年来,他把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在平凡的岁月里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用他的言行实践着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记者:王权华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