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徽 县

珍贵的半块银元

 2019/12/04/ 08:54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王芳 马海涛 王坤

  陇南日报记者 王芳 马海涛 王坤

  初冬的徽县稻坪村,静谧祥和,游人不绝。凡是来这里旅游的人都要到村里著名的“尹家老宅”去看一看。66岁的村民尹世恩常常会坐在“尹家老宅”的正堂门前晒太阳,遇到游客前来,便会跟他们聊上几句。其中,他最常说的就是关于红军留下“半块银元”的故事。

  1936年8月底,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到达哈达铺以后,根据中央指示制定了成徽两康战役计划。其中一小部分红军从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东岸溯流而上,经严坪绕道进入嘉陵镇稻坪村,准备去永宁镇与大部队会合时,因嘉陵江暴涨无法过江,遂在当时稻坪村族长尹殿汤(尹世恩祖父)的协助下,在村里进行休整,并安排伤员养伤。而这座“尹家老宅”,正是尹殿汤的家。

  “我爷爷说,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造谣红军‘烧杀抢夺、共产共妻’,因此,当大家听说红军来了的消息后都很害怕,有的携家带口逃往别处,有的躲到山上的密林之中。”尹世恩说道。尹殿汤作为村里的族长,虽对红军也有几分忌惮,但还是硬着头皮去探问究竟。

  “爷爷说,当时红军队伍里一个领导模样的人给他发了一支烟,告诉他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现在要去北上打日本侵略者,从稻坪路过,希望村民们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尹世恩说,红军当时主要希望村民们能帮忙做三件事,一是红军走了很长的路,需要吃饭和住宿;二是动员村里的青壮年参加红军北上抗日;三是找个大夫给两位伤员诊治伤病。

  在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尹殿汤放下戒心,答应了红军的请求。为他们安排了住处,准备了食物,找人去请大夫给伤员医病。

  “当时碰巧大夫出诊不在家,略懂医术的爷爷便亲自给伤员们把脉开方。由于得到了有效医治,两名伤员的病情很快就有了缓解。”尹世恩告诉记者,“红军在我们这儿住的时间不长,洪水一退,大家就都离开了,只留下了两名伤员在这里休养了一个多月,身体彻底恢复后,他们便去追赶大部队了。”

  据说,当时的稻坪村群众为了支援红军,捐出了100块大洋和12担粮食,解决了红军的燃眉之急。

  “为了感谢我爷爷和村里百姓对红军的厚待,临行前,一位伤愈的红军战士从兜里掏出了一块银元,一劈两半,一半装入自己口袋,另一半郑重地交到了爷爷手里。还说要等革命胜利之后,凭这半块银元再相见。”尹世恩动情地说。

  而今,虽然那珍贵的半块银元已不知去向,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却早已扎根在了稻坪人的心中。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红军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物质遗存,不仅滋养着稻坪人乃至徽县人的心灵,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稻坪村以传统村落保护传承为依托,盘活红色资源,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在稻坪,红军活动的旧址与民俗特色的古建筑交相辉映,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而随着全村旅游业的发展,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办起农家乐,农家乐的蔬菜都是村民自己种植的,生态、绿色、口感好,深受游客喜爱。

  在与稻坪村红色记忆展览馆不到50米的尹玉珍家,不大的火塘里,火焰在跳动,煨在一旁的小茶罐飘出特殊的香味,这是尹玉珍致富的法宝。“以前哪想过罐罐茶也能挣钱。”尹玉珍笑着说,现在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她每天都能收入一两百元钱,日子别提有多好了。

  不忘初心,才能继续前进。如今,在建设家园的“新长征”中,徽县人正秉承着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穿越一切险滩急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续写新的传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