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徽 县

徽县江洛镇生姜种植产业观察

 2019/12/19/ 08:48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戚晗

“姜山”变“金山”

——徽县江洛镇生姜种植产业观察

  本报通讯员 戚晗

  最高亩产15000斤,平均亩产8500斤,亩均净收入超过8000元,160亩产值达到300余万元……这一连串的数字,正是今年徽县江洛镇生姜种植产业基地里结出的累累硕果。

  在谈及当初发展生姜产业时,徽县江洛镇党委书记杨斌说:“生姜种植产业产量高、市场好、劳动吸纳力强,江洛镇贫困户多,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就有349户,我们通过多方考察学习,因地制宜,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就是为了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瞄准市场趋势 破解技术难题

  刚开始,发展生姜种植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生姜种植技术含量高,土质要求苛刻、管护精细化、姜种储存困难、经验匮乏都是制约生姜种植产业发展的瓶颈。

  江洛镇立足稳定脱贫,着眼长效发展,聚焦短板弱项,本着“先试点、后推开”的原则,引导徽县富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徽县土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先后到山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实地观摩优质生姜种植和姜种培育的操作流程、专业知识,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试种,并投资建设了存储量达800吨的姜窖、冷库,解决姜种储存的难题。

  “以前姜种需要从外地购买,每亩仅姜种就需投资5000元,现在自己育种,成本降低了一半,2017年种植生姜20亩,2018年40亩,2019年160亩,经过连续三年试种,我们逐一破解发展难题,为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徽县土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露生自豪地说。

  创新带贫机制 释放“叠加效应”

  发展特色产业,机制是关键。江洛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姜特色富民产业,深化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效益,先后累计整合20个村的各类产业扶贫资金666余万元,为20个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配股,已累计实现分红30万元。

  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由徽县土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技术指导、病虫防治,徽县富邦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储存、统一销售,着力构建“做强一批好产业、打造一批好龙头、培育一个好市场、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链条”的带贫益贫机制,切实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为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注入了活力,为实现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达到了一举多得的“叠加效应”。

  强化示范带动 助农增收致富

  “我以每亩每年500元的价格把地租给合作社,平时就去生姜种植基地锄草、施肥、种姜、收姜,一天挣80元,年底还给我分红,今年就挣了10000多元”,居住在镇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张改变开心地说。

  “生姜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仅2019年,合作社就发放劳务费80余万元,其中发放给贫困户的有30余万元。”据徽县土根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露生介绍,“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务工、配股分红,能领到3份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由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提升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江洛镇党建办主任罗亮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