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走向我们的小康】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脱贫的“3+N”模式

 2020/06/17/ 15:00 来源:民族日报 记者蒋明慧

黄坪镇脱贫的“3+N”模式

  陇南日报记者蒋明慧

  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武器是产业,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贫困问题、拔掉“穷根”。

  黄芪、菜籽、高原夏菜、太平鸡、状元蛋、花椒、土蜂蜜、奶花芸豆……当下,武都区黄坪镇一个个扶贫产业“落地开花”,为贫困户们拔除穷根、走上富路播下“金种子”。

  武都区黄坪镇,是市级贫困乡镇,建档立卡初期,全镇15个村中,有14个被列为贫困村,贫困发生率41.2%。

  “致贫的主要原因就是缺技术、缺资金,农作物结构单一,市场销路难以很好地保证。”黄坪镇镇长杨磊介绍说,以前老百姓种植经济作物的模式小、散、乱,产品单一且不成规模,很多农户忙活一年,仍然卖不了几个钱。

  杨磊深知,想要改变贫穷的面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首要任务是彻底转变产业发展结构。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产业扶贫的相关政策指引下,黄坪镇党委政府利用黄坪的地理位置特点,通过个性化的产业扶贫模式,为每个村量身定做产业扶贫方案,想方设法为贫困户、村民、村集体增加收入。

  杨磊说,政府通过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经济效益高的作物,打造以黄芪、油菜籽、高原夏菜为主导产业,以太平鸡、贯叶连翘、苦荞、花椒、小杂粮、土蜂蜜等为增收项目的“3+N”产业扶贫新格局。

  目前,黄坪镇已有2000多亩的黄芪种植基地,按每公斤黄芪能卖到9-10元算,纯利润达到40%-50%。黄芪种植量较大的农户,一年仅此一项就可增收近5万元。

  产能提升了,销路又如何保证?

  据了解,黄坪镇采用“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由镇政府当“经纪人”,牵线陇盛源商贸有限公司、越一格农产品开发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为种植户的销路“托底”。

  “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上老人孩子。今年我种了10亩黄芪,预计能卖6万多块,再加上种点菜籽和养了2头猪的收入,现在过得比出外打工强多了。”说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成功脱贫摘帽的安红艳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此外,黄坪镇积极利用电商销售当地土特产,截至目前,全镇共开设网店18家,2019年全镇所有网店累计销售额1001万元,产品还销往马来西亚、日本等国。

  今年,黄坪镇抢抓直播机遇,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体验”的方式,利用武都区首届美食文化旅游节活动,搭建黄坪镇农特产品体验展区,打造黄坪镇黄芪饮片、纯菜籽油、太平鸡、状元蛋等绿色生态品牌。

  “我们除了搭建黄坪镇农特产品体验展区外,还采用镇长、第一书记轮流直播带货的方式,通过游客实地体验、网友直播下单,每天的销售额都在20000元以上。”在展区负责产品推广的黄坪镇黄坪村第一书记张慧介绍道。

  扶贫产业发展“风生水起”,对于全镇下一步的发展,杨磊也有了打算。

  杨磊说,黄坪镇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资源禀赋。接下来,镇政府将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外来资金,打造“自然景观+观光农业”的田园综合体,擦亮黄坪镇的绿色生态招牌。

  “让黄坪镇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再把外地的朋友请进来,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杨磊说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