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香四溢小康路
——武都区花椒产业发展纪实
网络直播助推线上销售。记者 李旭春 摄
通讯员 张虎伟 侯小勇
椒香七月,火红的花椒点燃了武都大地。站在全区花椒主产乡镇之一的马街镇下南山片区,放眼望去,山山峁峁,沟沟岔岔,花椒树一行行连片成林,一串串熟透的花椒缀满枝头,鲜红欲滴,一阵阵山风吹来,椒香四溢。椒林里,到处是手挎竹篮忙着采摘的椒农。
近年来,武都区把花椒产业作为全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明确提出把花椒产业做到全国最大的奋斗目标,通过狠抓基地建设、综合管理、技术服务、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一系列产业培育措施,武都花椒品质快速提高、品牌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荣获“中国花椒之乡”、首届全国林业名特优产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奖”、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无公害产地”、“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成为“甘肃省著名商标”,并在全国花椒主产县中连续保持了“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行业地位。
今年6月,新华·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和甘肃武都两地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同步召开,花椒价格指数编制方案顺利通过专家评审。为提升武都花椒市场话语权、进一步发展壮大花椒产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信息化,武都区人民政府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研发编制指数。这也是目前国内首个花椒价格指数,对提升我国花椒产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利用大数据手段引导武都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武都花椒产业标准化和数字化升级、强化武都花椒品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花椒之都”初现雏形
武都区气候特征明显,光热资源丰富,是我国花椒最佳适生区和主产区之一。回顾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武都就以“花椒锁地边”的模式开始发展,90年代初期列入农村主导产业,政府在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了激励机制;90年代中期,提出了“全民动员,大干三年,覆盖全县,争创全国花椒第一县”的战略目标,花椒产业从地埂栽植向规模发展迈进。
进入2000年以后,武都区把花椒产业开发与灾后重建、扶贫开发、长防长治、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相结合,连片规模建园,整村整乡覆盖。在农业项目安排和资金投放上向花椒产业倾斜,重点扶持私有林业大户,带动千家万户发展。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建成万亩花椒基地8个、千亩花椒示范基地108个。规模由80年代初的4万多亩发展到如今的109万亩,挂果面积近70万亩,产量5600万斤,综合产值42亿元。如今,武都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和花椒产品研发中心、商品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中国花椒之都”“全国花椒第一县”的美誉实至名归。
科技管护种好“致富田”
“以前,我们都是散种的老花椒树,不仅病虫害多,而且树身刺多,雇佣外来的‘摘椒客’采摘花椒的成本高,一些村民种椒的积极性因此并不高。”马街镇姜家山村党支部书记姜合合说。
近年来,武都区在大力推进花椒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花椒品种改良和管护工作,全区在34个乡镇和3个街道分三类建设花椒种植示范区84万亩,通过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强园区树势整形修剪、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仅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带动了周边乡镇花椒产业健康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稳步提升。
为了给花椒树品种改良提供技术保障,武都区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马街镇大李家村建设了一处30亩的花椒科技试验区,可保证年出圃优质大红袍适生苗10万株。同时,从重庆江津区引种20万株青花椒幼苗进行培育繁殖,经过优质优选、土壤改良、整地平床、栽植育苗、水肥管理等措施,有效保证了青花椒引种驯化的成活率,为花椒产业高效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武都区还制定了《武都“大红袍”花椒集约化栽培技术规程》《武都“大红袍”花椒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进一步促进花椒产业生产走上了标准化之路。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训农民180多万人次、品种改良200多万株,编印《花椒科技管理手册》和各种技术要点、资料80多万册(份)。花椒主产区举办的花椒综合管理技术培训班每年培训1万人次以上,直接提升了椒农种植花椒的科技素质。
小花椒登上电商大平台
“近年来,我们武都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花椒产业,采取‘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145’产业扶贫模式,高起点、高质量建设花椒种植基地,逐步实现花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武都区副区长牛军平说。
在武都区,“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随处可见,依托花椒、中药材、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能人大户、退伍军人、村组干部带头组建带贫合作社,做到“诚信经营,不掺杂使假、不价格欺诈”;做到“分等定级,按质论价,不以次充优,不压级压价,不堵收抢收”,并及时为椒农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椒农有序采摘、均衡上市,使政府出台的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鼓励、扶持花椒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得到落实。
“为确保花椒产品质量,我们合作社建设的集花椒筛选、测试、检测、包装于一体的生产线,不仅能有效剔除花椒中的各类杂质,还能更精确地筛选出花椒中的残次品。同时,为了保证花椒在储藏过程中的原汁原味,合作社还修建了500平方米自用冷库。”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告诉记者。
武都花椒走向全国,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功不可没。从2014年开始,武都区与阿里巴巴合作,建立特色原产地大宗农产品批发平台,入驻大宗货商家210个。电商扶贫服务中心利用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信息面广、市场掌握更加全面的特点,帮助贫困户实现生产与销售的有效链接,建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生产销”集中化运营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而且还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实现了电商发展的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运营网店2077家,2020年1-6月份电商销售累计总额6.4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3.5亿元,线上询盘线下交易2.9亿元。
从原始的房前屋后到现在的基地种植,从“灰头土脸”的塑料编织袋到印有地理标志商标的精美包装,从“提篮小卖”到如今网络销售到全国,从小小调味品到走向全国市场的知名品牌,馨香四溢的小花椒,孕育着武都美好的未来。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