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西和县

时不我待战贫困——西和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8/26/ 14:5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陈多 通讯员 蔺淇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时不我待战贫困

——西和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西和县姜席镇姜川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貌。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蔺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

  西和县是国家52个挂牌督战县之一,也是我省深度贫困县。2013年底建档立卡时,全县有223个贫困村、15.38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39.52%。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退出贫困村175个,减贫14.75万人。截至2019年底,全县还有贫困村48个,贫困人口4054户1.32万人,贫困发生率3.43%。

  面对剩余的艰巨任务,今年以来,西和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攻坚、巩固、提升、兜底、整改”五个方面工作,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

  特色产业拓宽致富路子

  产出全国市场近七成的半夏,让西和县有了“中国半夏之乡”的美名。近年来,西和县精心培育这项富民产业,“小半夏”成为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大引擎”。

  入秋后,半夏逐渐进入采挖收获的季节,广大农户在田间地头又忙碌了起来。

  “我从六年前就在盈丰半夏合作社里打工,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今年46岁的冉社红是石峡镇石峡村人,得益于半夏产业的快速发展,她成为了最早一批脱贫的贫困群众。冉社红的家离合作社很近,对她来说,顾家挣钱两不误,是最幸福不过的事情。

  “我们通过农户土地流转、资金入股、劳务收入等多种方式参与精准扶贫。”合作社负责人剡宏告诉记者,截至2019年底,该合作社累计带动65户贫困户252人实现了脱贫。

  如何延伸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是西和半夏产业发展的题中之义。吴均平带领的葆元药业有限公司成为了最早的“探路者”。

  西和县葆元药业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一家符合GMP标准的半夏生产企业。该公司引进先进的半夏生产加工设备及技术,将半夏加工成饮片等产品面向全国销售,有效延长了半夏产业链条。

  吴均平告诉记者,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合作模式,2019年,该公司购销半夏及半夏饮片1350吨,价值约1.65亿元,为西和半夏产业的发展闯出了一条产业化道路。

  据了解,依托资源禀赋,西和县因地制宜构建“半夏为主的中药材,花椒、八盘梨和食用菌为主的经济林果蔬,养鸡养猪为主的畜牧养殖”三大产业体系。扶持发展带贫农民专业合作社437家,招商引进6家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条。

  劳务培训夯实增收基础

  俗话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进程中,西和县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脱贫的重要“法宝”,通过技能培训,就地就业,劳务输转,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西峪镇河坝村的荣益达工厂,是一家设计、生产和销售各类校服厂服的扶贫工厂。

  自建厂以来,荣益达工厂不定期举办缝纫技能培训,并优先从贫困家庭妇女中择优用工。贫困家庭妇女就地就业,月工资普遍达到2500元以上。

  在荣益达工厂文化墙上记者看到,自2018年8月以来,荣益达先后培训45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3人。贫困人口培训人数占培训总人数的67%以上。

  目前,工厂现有正式员工75名,其中贫困家庭用工35名,工厂不仅和省内11家企业38所学校签订了订购合同,而且还和国内知名企业联手,积极寻求时装加工生产,不断提升工厂的产能和效益,让更多贫困家庭受益。

  近年来,西和县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安排1.78亿元用于劳务奖补,“点对点”组织化输转和县内吸纳务工并重,奖补扶持激励和公益性岗位安置并举,目前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5.85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8.2%。

  整治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近年来开展的“拆危治乱”行动,犹如一股强劲的风吹遍了陇南。

  西和县卢河镇的董河村就是这次行动的典型缩影。

  几年前,董河村还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后进村”,被人们称为“四多三乱”村:贫困户多、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地上垃圾多;人心乱,管理乱,秩序乱。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这个深度贫困村在党建引领下,以“拆危治乱”为抓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的村两委班子上任后,迅速进入角色,与村干部和党员谈心,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激发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董河村五保户李瑞儿对记者说:“村干部帮我维修了房子,硬化了院落,加固了牲口圈舍,还经常来看望我。我的心里很感激。”

  在“拆危治乱”中,董河村党员们带头拆除自家危房,通过“企业帮建”和“乡村自建”,为82户居民提升了户内环境,全村67户的“黑房子”和44户的“黑厨房”得到改造。全村通社路全部实现水泥硬化。通过这些举措,有效改善了董河村的人居环境,也赢得了民心。

  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现在的董河村处处整洁优美,家家幸福康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越乱越穷,越穷越乱”,曾是西和县部分乡村过去形成的恶性循环。为了能彻底扭转因乱而穷的局面,西和县大力整治人居环境,把“拆危治乱”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以土地复垦为突破口,拆除危房8.2万间、残垣断壁14万平方米,乡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