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礼 县

风劲扬帆奔小康——礼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20/08/27/ 14:1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陈多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沧桑巨变 饮水思源 全省58个贫困县脱贫攻坚成就巡礼】

风劲扬帆奔小康

——礼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礼县乡村美景如画。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玉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

  礼县地处长江支流西汉水上游,山大沟深,环境艰苦,是我省8个未脱贫的贫困县之一。

  近年来,礼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天大的事”,使出“天大的力”,尽到“天大的责”,全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1万人,累计减贫14.2万人,累计退出贫困村270个,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2.32%降低到2019年底的2.50%。

  富民产业助兴旺

  前些年,龙林镇水坝村村民王小正还一直在外闯荡,借着脱贫攻坚的东风,他回乡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后来又在礼县注册了鑫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做起了淫羊藿、柴胡、大黄、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的“生意经”。

  “公司种植中药材达400多亩,销售渠道遍布国内外。”王小正说,公司以当地特色中药材种植为依托,并努力从原药材销售向精深加工转型。

  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但在王小正看来,疫情的影响不大,他不但扩大了中药材种植规模,而且市场销售量还稳中有升。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礼县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注重发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制度激励作用,研究制定了《礼县“一扶一带”产业扶贫奖补暂行办法》,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有了保障。

  过去,白河镇群众基本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忙活一年也没有一个好收入。

  镇村干部经过调研发现,在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药材,中低海拔地区发展旱地辣椒,是破解种植结构单一、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好路子。

  为了调动群众试种的积极性,礼县扶持两家辣椒订单企业在该镇落地,“点对点”为椒农解决销路问题。目前,“育苗、栽植、管理、收购和初加工”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全镇6800亩辣椒带动贫困户1600户实现户均增收2600元以上。

  近年来,礼县精心培育了以苹果、核桃、花椒、中药材、辣椒、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这些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挑起了礼县群众增收致富的“大梁”。

  改善条件夯根基

  龙林镇易地搬迁项目是礼县乃至陇南规模最大的安置区之一。该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于2019年底搬迁入住,群众入住率达到100%。

  一年半的时间,龙林镇2992人告别了荒凉的大山,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走进该镇潘坪、全杜、龙林三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山上搬到坝里生活很方便,再也不会担心看病上学的问题了。”龙林镇潘坪村村民何羊拜高兴地说。

  礼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采取集中安置、插花安置、货币化安置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完善搬迁群众后续脱贫措施,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石桥镇鲁班村贫困户焦强子去年8月和家人告别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开启了新生活。新建成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搬迁群众就医难、吃水难、上学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国家补助的2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到合作社,日子越过越好了。”焦强子说。

  “十三五”期间,礼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70户665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4户6129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在安置点建成幼儿园5所、便民服务中心4处、扶贫车间7个,设立公益性岗位360个,有1人及以上就业家庭1246户,实现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户均1人以上稳定就业,各安置点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均已建成投用。

  就业扶贫拔穷根

  今年51岁的刘乖乖是盐管镇新联村村民,已从事家政行业7年,也是镇上数一数二的资深“礼贤大嫂”。

  “我现在的工资是每月6000元。”刘乖乖说,今年4月1日,她随礼县集中组织63名“礼贤妹、礼贤大嫂”一起赴京务工,14天隔离期的费用由县上解决,其间还有家政老师负责培训技能,让她收获颇丰。

  礼县是劳务大县。近年来,礼县先后组建各类劳务中介机构35个,发展劳务经纪人3568人,打造了“礼贤妹”“礼贤大嫂”等全国知名劳务品牌。

  今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礼县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农民工返岗、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就业扶贫,礼县制定了《礼县疫情防控期间贫困户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生活费补助办法》等政策,对未脱贫人口、已脱贫人口和脱贫监测户、边缘户进行差异化、阶梯式奖补,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务工增收。

  同时,县内经营主体复工复产、项目建设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就可领取就业补贴,这一系列就业扶贫奖补政策,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务工创业热情。

  走进礼县鑫桥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几十名工人正在认真缝制衣服。

  “车间工人多为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公司运营经理赵斌说,这个扶贫车间是礼县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就业、促增收、助脱贫,结合礼县县情实际引进的,于去年正式启动建设,以外贸订单为主。

  赵斌告诉记者,公司还在部分乡镇设立了分车间,为易地搬迁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所有车间都采取相同的薪酬待遇,熟练工人每个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

  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累计拨付劳务奖补资金6170.13万元,输转劳务12.37万人,就近就业2.49万人。经过多年发展,就业扶贫已经成为礼县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方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