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莲花”绽放藏乡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沈丽莉
十月陇南,山清水秀,层林尽染。
站在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观光台俯瞰,流水潺潺,远山含黛,一栋栋错落有致的藏式小楼组成了一朵巨大的“八瓣莲花”,绽放在白龙江畔。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甘肃省“十三五”时期重点易地搬迁项目,2016年,陇南市区两级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实施了坪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摸底、动员、搬迁、发展产业……至2018年10月底,短短两年时间,项目全面完成建设,5700多名藏族群众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对于坪垭藏族乡而言,是一次浴火重生,1000多户从大山深处搬迁来的村民,在这朵“莲花”中开启了幸福生活。
易地搬迁建新家
“高山路陡土地薄,广种薄收生产难,辛辛苦苦忙到头,多数粮草喂牲畜,要想修房谋发展,还得外出卖劳力。”这首坪垭乡流传的民谣,真实反映了此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现状。
坪垭,位于白龙江南岸高半山地带。全乡9个村18个社,共1432户6350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九沟八梁之上,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土地贫瘠靠天吃饭。2013年底,全乡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个,贫困户587户2743人。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危及群众安全,交通不便制约着藏乡的发展。走出大山,搬到川坝成了坪垭山区群众共同的渴望和期待。
2016年,陇南市武都区对符合搬迁条件的8个村子1236户5731人实施搬迁,这是甘肃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694亿元。
“安置区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突出藏族建筑风格,设计了5种户型的民房供搬迁群众选择。”站在观光台上,坪垭藏族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兰天民指着山下的房屋向记者介绍,安置区以“莲花永驻”为主题,护佑着藏族同胞幸福吉祥。
今年30岁的赵干干的家就住在一瓣“莲花”的中央,一家七口人从原来的土房子搬进了140平方米的三层独栋,凭着一手好木工活,赵干干把家里每层的吊顶都装修成藏式风格,颜色绚丽多姿,美轮美奂。
“最大的变化就是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兰海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兰渝铁路就在安置区旁,村里卫生院、小学、幼儿园、文化广场、自来水厂啥都有,我们再也不用过人背马驮的生活了。”说起现在的生活,这个已有三个娃的汉子笑得像个孩子。
产业培育铺富路
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开始,陇南市就统筹谋划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稳定脱贫和巩固搬迁成果的重要措施,借助退耕还林惠农政策,在迁出区种植花椒,并发展“双椒”模式,在花椒地套种订单辣椒,建成了1.4万亩花椒林带、千亩“双椒”示范园、280亩无刺花椒示范园和千亩核桃示范园。在谋划特色产业助农脱贫增收的同时,也打造着福泽长远的“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和环保“双丰收”。
与此同时,借鉴“三变”改革成功经验,他们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建设后续发展产业示范园,优化安置区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
在缝纫机的“哒哒哒”声中,一双双一次性拖鞋在李三舟曼的手下有序产出。2年前,李三舟曼从大山中搬下,经过在江苏一个月的培训后就进入莲华兆瑞扶贫车间工作,平均每天能加工1000多双拖鞋,收入150元左右。从家庭妇女到产业工人,李三舟曼对目前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以前是照顾老人看孩子,上山打柴回家做饭,现在我既能在家门口挣工资,还能照顾上家,真是太好了。”李三舟曼虽然说着话,可手下的动作一点都没停。
在相隔不远的益帮达饰品扶贫车间内,20岁的杨林姐正低头专心地做着首饰金属配件,看见记者,她腼腆地笑了笑,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摆摆手。记者这才发现她的耳朵上戴着一个助听器,工友告诉记者,杨林姐来车间工作刚刚4个月,刚来时比较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听力障碍让她一直无法找到工作,现在在扶贫车间打工,杨林姐每天都有近百元的收入,整个人也变得活泼外向了。
坪垭乡引进企业兴办酒店用品和首饰加工两个扶贫车间,解决了160多人就地就业,车间收益还可为贫困户和村集体分红。在二期项目规划中又引进康大集团建设肉兔养殖场,今年11月即可投入使用,将实现50人就业,辐射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牧草增加收入,同时在肉兔养殖场基础上引进企业再建实木门、饲料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等6家扶贫车间,优化产业结构,建成后可实现1500人以上就地就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坪垭乡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施搬迁以来共计培训4000余人次,有组织地劳务输转80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技能水平和务工收入。同时,依托周边风景区的资源优势,扶持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和旅游超市,积极打造特色民俗生态旅游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移风易俗树新风
建设美丽家园,管理要先行。安置区人员集中,设计独特,按照社区化管理模式,合理划分4个社区,积极探索村干部专职化,提高村干部待遇,提升办事效率,高效管理安置区。积极推行专业化管理服务,在聘用农村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日常维护新区环境卫生的同时,成立综合管理组和物业公司,推行专业化和社会化物业管理,开展环境卫生清洁、景观绿化管理等服务,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营造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为发展特色民俗乡村旅游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大力开展精神扶贫和感恩教育,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教育引导群众改变卫生和生活习惯,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
漫步在安置区宽阔平整的道路上,突然一阵欢声笑语引起了记者注意,循声望去,十多名藏乡妇女群众正围坐在广场边的一片空地上,中间高高垒起的红艳艳的辣椒甚是惹眼。上前聊天,这些朴实的藏族同胞就只是呵呵笑,“她们都是亲戚朋友,过来给我帮忙。”一旁忙着将辣椒装袋的扎西牛娃先开了口。“你给她们开工资吗?”记者问。“看我忙不过来,她们都是主动过来帮忙的,送些辣椒感谢她们!”扎西牛娃话音刚落,引来一片笑声……
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陇南市武都区脱贫攻坚战雄浑交响曲中动人心魄的华彩乐章,是甘肃为探索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缩影。2019年,全乡验收退出7个贫困村,脱贫452户2230人,实现整乡脱贫摘帽。
相关新闻
- 2020年11月02日幸福花开遍地香——宁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综述
- 2020年11月02日【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牵住“牛鼻子” 奔向小康路——灵台县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 2020年10月28日甘肃强化人才支撑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 2020年10月24日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