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礼 县

党建引领 产业推动 礼县雷坝镇蒲陈村脱贫路径探析

 2020/11/06/ 09:20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乔鹏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乔鹏

  雷坝镇蒲陈村是礼县远近闻名的“博士”村,不足千人的小村走出博士5名、硕士6名。曾经也是礼县“下四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189户806人,党员49名。2013年底,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93人,贫困发生率为47%。随着资金注入和西北师范大学的倾心帮扶,礼县雷坝镇蒲陈村2020年脱贫退出贫困人口5户20人,贫困发生率降为零,人均收入提高到5457元,实现了整村脱贫。

  筑牢战斗堡垒,夯实党建基础。一是配强村级“火车头”。镇党委常态化加强“管村”,将配强村级“火车头”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从退伍军人、能人大户、外出务工人员、未就业大学生中择优挑选村干部,持续推进强堡垒、强班子、强队伍、强本领的“四强”行动,有效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二是严管理促进作用发挥。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制度的基础上,对低保等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难点、热点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开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务讨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三是开展支部结对共建。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有机结合起来,与帮扶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等12个党支部开展支部结对帮扶共建活动12次,通过结对共建学习先进经验和理念,开拓蒲陈村“两委”班子的眼界,提高班子战斗力。

  聚焦富民增收,推动产业转型。一是确定主导产业。按照“川坝蔬菜、半山花椒、高山药材、林区中蜂、宜畜则畜、普种乌龙头、持续抓劳务”的思路发展产业,立足本村实际,将花椒产业做大做优,种植花椒1400亩,仅花椒一项为全村群众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二是加强科技培训。借助西北师范大学帮扶力量,邀请省级专家现场培训指导,“面对面”讲理论、“手把手”授技术,全村189户群众已全部参加了培训,不仅有效解决了群众在花椒种植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而且实现了“户户都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三是推进产业升级。紧抓《礼县“一扶一带”奖补政策》机遇,积极组建了由支部领办的产业合作社,整合中组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扶持甘肃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和东西协作帮扶资金20万元,创办农特产品加工扶贫车间,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实现了带动群众增收和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双赢”。2019年以来与西北师范大学工会、二级学院的单位签订了约120万元的采购协议,为11户贫困户户均贡献增收2000元。

  加强环境治理,巩固脱贫成效。一是拆危治乱,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开展“拆危治乱”活动,共拆除危旧圈舍26间,残垣断壁420米,清除乱堆杂物9处,清理垃圾16吨,村容村貌和村内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二是就地取材,打造“花园”村庄。组织全村群众集思广益,灵活运用村内各种有用物资,打造各式各样的“小花园”“小菜园”,因地制宜打造文化广场3处、小节点12处、文化长廊2处。三是积分管理,改善生活习惯。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为载体,推行“文明换积分”“荣誉换积分”的“积分制”管理,扎实开展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孝老爱亲、勤劳致富、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等项目评选,倡导文明新风尚,引导群众自觉树立卫生环保意识,摒弃陈规陋习,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

  强化驻村帮扶,培育文明乡风。蒲陈村驻村帮扶工作队于2014年由西北师范大学选派,2019年进行了充实调整。在管理上,雷坝镇党委制定《雷坝镇帮扶干部、包村干部、村干部“三支队伍”融合发展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帮扶队员高学历、高文化的优势,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扶贫帮扶活动。一是举办“扶贫夜校”,开展“志智双扶”。利用党员活动室和帮扶工作队办公室两个“固定讲堂”,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夜校办到田间地头、村民广场、农家炕头。截至目前,已开办35期“扶贫夜校”,600余名群众参加了学习。二是开展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合力。以“脱贫攻坚奋进新时代,智志双扶汇聚新风尚”为主题,举办了蒲陈村首届“花椒艺术节”,为村里17位8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祝寿,让老人们集体过了一个“重阳节”,邀请西北师大国旗班的师生到村举行专业升国旗仪式,增强村民爱国情怀。三是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根源。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协调下,西北师范大学发挥教育单位帮扶的优势,通过“小手拉大手,一生带一户”的模式,持续开展顶岗支教工作,集中开展乡镇专业教师轮训,选派优秀教师定期到贫困村镇开展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并成立全省第一个乡镇围棋协会,让围棋走进了学生课堂。四是开发产品品牌,助推长远发展。驻村帮扶工作队立足农特产品推广和增值,设计了“蒲礼”“蒲陈珍品”两个系列产品的全系包装、广告片和宣传手册等,帮助蒲陈村加工车间生产的农特产品办理了市场准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地理标志认证认可等证件,为扶贫车间农特产品下一步走向国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