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武都区马营镇:“暖心”水 润心田

 2020/12/03/ 15:59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王 芳

马营镇:“暖心”水 润心田

  记者 王 芳

  立冬刚过,在武都区马营镇的渭子村,家家户户门口的自来水已经“穿上”了过冬的“衣服”。

  “为了防冻,加上拆来拆去比较麻烦,所以我们村里的自来水大多数一年四季都被包着。”渭子村村民梁桃儿说,“现在政府修的保暖池投用了,冬天再不用为吃水发愁了。”

  其实渭子村并不缺水,但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群众冬季安全饮水的问题却很突出。

  20多年前,包括梁桃儿在内的整个渭子村人,吃的是泉水还得靠肩挑。

  一年又一年,泉水水量虽然充沛,但全村几百口人要用,所以很多人总是天不亮就挑着扁担,往泉水口去。

  “说起水,就觉得肩膀疼。”梁桃儿回忆,那时来回一趟,最少也得半个小时,“家里人多,一天得担四五趟才够用,担够了,半天时间也就过去了。”

  平时还好,遇上下雨天尤其是下雪天,山路泥泞湿滑。去挑水的梁桃儿数不清自己摔倒过多少次,受过多少伤。

  2005年,村里的自来水接到了家门口,梁桃儿终于告别了扁担挑水的日子。

  可每到冬天,如果不做好保暖措施,会导致水管被冻住,再加上水源不稳定,来水量比较少,吃水仍是一大难题。

  “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早早地将水管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起来。”梁桃儿说,再冷一些的时候,她就将生着火的蜂窝煤炉放到自来水旁,防止水管被冻住。

  为了能正常用水,梁桃儿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方法,精心呵护着家门口的自来水管。

  “‘立杆穿棉裤,龙头戴帽子’是我们渭子村乃至马营镇大多数村社自来水的标配。”渭子村村支书李争学调侃道。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事关民生福祉,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饮水安全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马营镇属高寒阴湿山区,部分海拔较高的村社,冬季供水管网被冻住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切实解决群众冬季用水问题,近年来,马营镇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点任务强力推进,通过修建入户保暖池、集中供水池,不仅解决了群众冬季吃水难问题,更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马营镇完成修建集中取水池23个,集中供水池19个,入户池子546个,铺设管网38.6万米,已全面完成全镇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工作。

  与此同时,为防止群众由于其他突发性事件,导致临时性缺水问题,马营镇还购置了700个蓄水量为250升的家用水桶和1辆冬季保障流动供水车,保证群众全年四季供水稳定。

  新建的保暖池成为73岁老党员耿文生眼中的“宝贝”,年轻时担任过多年村干部的他,亲眼见证了渭子村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又从“有水喝”到“喝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全过程。

  “有了保暖池,大家以后用水就更方便了,也不用再担心冬天的吃水问题了。”耿文生说,“政府帮我们解决了这个大问题,我们可得把设备管护好。”

  耿文生说,国家政策好,包括饮水在内,吃穿住都没问题,“如今这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