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礼 县

干好“三件事” 打好“扶智”牌——礼县盐官镇排头村精神扶贫记事

 2021/01/28/ 17:18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杨丽君

干好“三件事” 打好“扶智”牌

——礼县盐官镇排头村精神扶贫记事

  陇南日报记者 杨丽君

  “扶贫夜校白天办,干部群众面对面。演节目、喇叭响,送教上门大宣讲……”近日,礼县盐官镇排头村帮扶队长、第一书记王亚洲用自创的快板,道出了村里的“扶智”故事。

  排头村,盐官镇最偏远的村落,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725人。如今来到这里,房屋亮堂百姓安居、灯亮路坦交通便捷、群众奔富劲头十足、干部工作激情不减……

  “脱贫冲在前,勇当排头兵。”2018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排头村,在礼县人大机关的联系帮扶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扶贫夜校,干好精神扶贫“三件事”,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

  干“接地气”的事,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

  作为排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重要活动之一,2019年5月起,礼县人大驻村帮扶干部在村里创办扶贫夜校,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创办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把时间固定在晚上,由于天气冷或者干活累了,群众不一定能够集中起来,于是结合实际提出‘扶贫夜校白天办,干部群众面对面’,随时随地开展宣讲。”王亚洲介绍。

  根据村情,排头村创新探索出扶贫夜校的“11+1”种宣讲形式,真正“把知识送给群众、把方便留给群众”。

  “11”包括送教上门、集中学习、户外座谈、田间地头、喇叭广播、微信群聊、抖音快手、文体活动、特邀专家、张贴标语、村大数据等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1”为疫情防控期间,借助疫情监测点平台,利用白天和夜晚执勤期间开展的“一人一夜校”活动。

  如针对排头村发展苹果主导产业实际,帮扶队员通过“田间地头”等方式,进行苹果管理技术培训。

  “正因为宣讲的都是实用的知识,我们才积极参加。”73岁的老党员蒲生贵说,前两天在他家的苹果地里,帮扶干部赵田生就给他手把手上了一节剪枝课。

  据了解,2019年5月开始至当年年底,排头村共举办扶贫夜校16期,2020年以来举办22期。各种“接地气”的宣讲中,帮扶干部、行业专家、致富能手与全村群众一同学习讨论,勠力同心谋脱贫。

  扶贫夜校的灵活创新,实现了网上网下同步、线上线下互动,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探索出了新路径。

  干“需要干”的事,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扶贫夜校就是好!干部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办法想尽了,掏心窝子哩……”排头村五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孙埂娃激动地说。

  原来,帮扶之初,孙埂娃对帮扶干部心存抵触情绪,帮扶干部便反复送教上门做工作,并针对他是苹果种植大户这一实际情况,不断宣讲农技知识,经过多次贴心交流,孙埂娃的态度有了大转变。

  扶贫夜校创办过程中,针对群众需要的事,切实打通了宣传思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个帮扶故事说不完:

  王亚洲结合自己文艺方面的特长,每年春节义务为群众创作书画作品、书写春联,并邀请书画专家来村上进行书画交流,全方位开展精神扶贫;

  患有老年痴呆的蒲丑娃喜欢来帮扶队工作的党员活动室,每次帮扶队员都热情地和他拉家常,递烟倒茶,临走时还一路护送他到家里;

  赵田生拉得一手好二胡,就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主动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拉二胡;

  残疾人蒲随心有次突发疾病,帮扶干部魏容岳二话不说便开车将其送到县医院,及时进行了救治;

  开展帮扶队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老党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活动,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帮助重病老党员办理残疾证、给贫困户孩子买学习用品……

  “有些事情虽小,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大事情。”赵田生深有感触地说。

  干“利长远”的事,筑牢贫困村“战斗堡垒”

  利用阵地做平台,激励党员做示范,带动群众去实践。在排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的一面面党建宣传牌,切实让文明生根、让实践生动。

  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排头村坚持“志智双扶”的原则,综合农闲、农忙时间,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个个文明实践活动在“实打实”地进行: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广泛开展讲思想、讲政策、讲道德、讲文化、讲法治、讲科技、讲新风、讲环保、讲卫生、讲安全等“十讲”活动;

  深入推进“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宣传,开展理论对谈、群众座谈、红白理事会谈乡风等活动;

  开展道德模范、五星级文明户、脱贫致富模范户、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通过先进典型激励群众……

  在贫困户杨长青的家里,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茶几上整齐摆放着孩子在学校领的奖状。“通过扶贫夜校系列宣讲活动,我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说。

  精神扶贫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群众不仅是受益者,也成为积极参与者,像杨长青一样转变思想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一堂堂政策宣传、一场场道德宣讲、一遍遍技术推广、一次次民意收集……群众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脱贫没想法”到“致富有门路”的转变。

  “排头村把宣传教育寓于生活实践之中,推动文明新风蔚然成风,筑牢了贫困村发展的思想基础,真正拔除了‘穷根’。”盐官镇党委书记李凯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等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