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新闻

创新电商扶贫新举措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

 2021/03/03/ 07:51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尚学英

创新电商扶贫新举措 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市电子商务发展局

  陇南日报记者 尚学英

  “上台领奖时,心里很激动,迫不及待想回去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荣誉。”2月25日,刘粉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并接受表彰。

  刘粉梅是市电子商务发展局局长,她说,作为甘肃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代表上台领奖,倍感荣幸和自豪,这不仅是对陇南电商人的鼓励,也是对陇南脱贫攻坚成果的肯定。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全国唯一正县级建制的电商行政事业单位,指导全市开办网店1.4万家,带动15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近年来,我市围绕脱贫攻坚,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电商扶贫,探索出了西部贫困山区利用电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先后荣获“电商扶贫示范市”“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2018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等多项殊荣,这些荣誉的获得,离不开陇南电商长期的努力与奋斗。

  陇南市电子商务发展局是全市四级电商服务体系的中心,是全国唯一正县级建制的电商行政事业单位。8年来,坚守解决陇南农产品卖难问题的初心,推动陇南电商不断提档升级。截至目前,指导全市开办网店1.4万家,累计销售220多亿元,带动15万贫困群众实现增收。2019年带动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40元。

  探索形成“六路带动”电商扶贫新机制,“陇南模式”被推广到近三分之二的国家级贫困县“农村电商的兴起,降低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也为许多贫困地区拓展出脱贫攻坚的新渠道。”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制作的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这样表述,这也是陇南发展电商的真实写照。

  “政府推动,先托后扶再监管;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生活力;大众创业,广泛动员齐参与;协会服务,三商联动棋一盘;微媒营销,绿色产品广宣传”的电商扶贫“陇南模式”,被推广到近三分之二的国家级贫困县。

  “电商引领扶贫产业对接市场,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网店、产业、创业、就业、入股、众筹‘六路带动’的电商扶贫机制,成为全国唯一的电商扶贫示范市,这是陇南电商不同于城市电商的独特属性。”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主动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合作,让陇南农特产品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市电商发展局主动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拼多多等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合作,通过跨界融合、跨境出国、直播带货、同城配送,让陇南农特产品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全市自建同城配送平台66个,累计配送386.5万单3.4亿元,服务群众1158万人次,其中陇南电商平台有会员14万人,累计交易11万单1.6亿元。

  积极组织开展“有买有赠”市县长直播销售活动,举办各类直播带货活动430余场次,销售农特产品近亿元。

  抢抓“一带一路”和“中新南向通道”物流节点建设机遇,帮助电商企业新增办理对外贸易企业资质22家,跨境电商农产品交易额超2亿元。

  积极探索“电商+电竞”“电商+短视频”“电商+直播”“电商+文旅”等跨界融合营销模式,举办电商全明星电子竞技大赛、“乞巧杯”短视频大赛等,抖音和快手话题“嗨一起去陇南”播放量超过10亿次。

  陇南电商从最初的农产品电商向全域电商、全民电商发展,并延伸到大数据等领域,已成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衣领子”

  陇南电商的发展过程,就是陇南干群思想解放的过程,形成了强烈的市场意识,发展“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产业,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成为网上的走俏货。

  成立了西北首家电商学院,依托学院和市内外电商培训机构、电商龙头企业,引导干部群众转变观念,累计培训电商人才27万人次。

  电商激活了村庄,众多农村青年变“靠着墙根晒太阳”为“撸起袖子加油干”,致力于就地创业,让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

  陇南电商就像“衣领子”一样,抓纲带目,成为促脱贫稳增收的新渠道、倒逼产业提质增效的新抓手、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引擎。以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声名远播,规模超过1000万亩;以冶炼、酿造等为主的工业产业逐渐向中高端迈进。

  陇南电商正以昂扬自信的精神风貌、空前高涨的创业激情、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踏着奋进鼓点,迎风扬帆,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