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市

城以人为本 人以城为家 ——陇南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品质城市扫描

 2021/04/02/ 10:41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杨丽君

  “城,所以盛民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考察,首先来到郊野福道了解城市规划建设情况。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总书记多次就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从“人民城市为人民”到“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记者 杨丽君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个答案。

  有人说,幸福感是城市温度的来源;

  有人说,文化底蕴才能带给城市温度;

  更多的人这样定义:一定会有人文关怀,一定会释放温暖和善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的品质如何,市民是最有资格的评判员,围绕“人”发展,正是陇南打造“品质城市”的关键点。

  近年来,陇南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个性。

  光阴荏苒,改变的是日新月异的城市风貌,不变的是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怀。

  以人为本,见微知著

  “走人行梯道上过街天桥,相当于爬楼两层半,这对于老年人或依靠轮椅出行的市民来说,非常不方便。尤其赶上雨雪等特殊天气,走人行梯道就更为吃力。”在陇南礼堂门前,市民刘国强的话,道出了一些群众长久以来的困扰。

  近日,这个老问题有了改观。为了方便老年人及特殊人群出行,陇南礼堂过街天桥两侧都加装了轿厢式无障碍电梯,使有需要的市民上下天桥更为省力。

  这个“小举动”诠释了一个“硬道理”:城市建设管理,就应时时处处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需要为出发点,绵绵用力,用心用情,在细微处见功夫、见情怀。

  的确,对于一座舒适惬意的城市而言,内涵比规模更重要,品质比速度更重要。

  近两年来,陇南市区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以见微知著的精神搞好“微观空间”治理,从一点一滴做起,“织”出更温馨亮丽的城市空间。

  走进与东江新区贝壳桥毗邻的东江栈道湾湿地公园,这里通过绿化景观提升、贯通步道系统、增加人文景观等措施,不仅景色让人大开眼界,贴心的缓坡设计更让市民认可建设者的“走心”。

  “每天晚上我都带小孩来这里玩耍,使用婴儿推车来去很方便……”市民王梦晓告诉记者。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核心在人,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是城市建设的内在取向;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舒心,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标尺。

  过去,市区大街小巷仍有许多“肠梗阻”“断头路”,导致一些市政公共设施虽然近在眼前,但市民却“眼睁睁”上不了公路,去不了河堤,进不了公园,只能走绕弯路、之字路、回头路。

  如今,我市在城市建设管理上不断更新理念,少用台阶、多用缓坡、多装电梯,少了戾气,多了友善,一个个“小举动”让温暖和人文关怀传导到城市的每个神经末梢。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管理,些许小事连着偌大民生。

  “盖高楼、建广场固然容易博得鲜花和掌声,但人性化的建设管理更多是走心、是潜功,更让我们老百姓感到贴心、舒心。”

  用善意建设城市,用温情经营城市。一件件走心之举,为广大市民所认同并积极参与,善意的种子正在这个城市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拆围透绿,城景相融

  “围墙没有了,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瞬间心情都好了,满眼都是绿色!”市民刘倩说。

  陇南,宜居之城,生态之城。

  近年来,陇南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久久为功、接续努力,让白龙江畔莲花盛开、野鸭嬉戏、飞鸟鱼虫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努力把陇南“绿色招牌”擦得更亮。

  让宜居之地变得更美,是陇南从未停止过的追求。这段时间,一项“拆围透绿”行动正在悄然进行。

  来到东江新区市直机关单位驻地,绿油油的草地、姹紫嫣红的花朵、设计感十足的景观小品,处处都洋溢着浪漫的春色:

  在市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公路局,对单位的庭院重新规划设计,用绿色植物代替原来的围墙,实现了行政绿地与城市绿地的有机串联;

  在陇南火车站、银行、学校纷纷拆除了环绕在铁质护栏上的尖刺,不仅让视觉上更加柔和美观,同时也避免了一些潜在危险;

  ……

  短短时间,一个个硬性围墙围栏消失了,一个个铁尖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集文化性、美观性、安全性、生态性于一体的街边游园。

  “拆围透绿实施以后,房前屋后都是四面通达的小游园,我和老伴每天都会走上几公里,现在不用跋山涉水,就能感受原生态美景!”家住龙吟水郡附近的市民岳秀兰见证着周边环境的变化。

  “拆围透绿”,拓展打通了公共空间,让视觉更通透,对优化生态宜居环境,缓解城区绿地空间有限的难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的陇南,不要硬性围墙、不要铁尖尖、去棱去角,少用不锈钢、少安卷帘门,以及建花墙、栽绿植、建柔性墙等理念深入人心,开放式机关单位、开放式庭院比比皆是。

  生态是最普惠的福祉,以生态建设提升城市功能,方能绘就大写的民生。

  让大地染绿、让森林进城、让美景入目……一处处城市拐角纷纷“变身”,成为陇南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生动注脚。

  陇南真正成为“显山露水”的地方,一个让人一见钟情的地方,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地方。

  品质之城,共享于民

  “这几座桥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自开通以来我们天天轮着去转,处处都是欢声笑语。”市民王霞笑着说。

  位于白龙江上的贝壳桥,集声、光、水、色于一体,桥上的灯光跟随音乐形式、旋律起伏而变化,美妙绝伦。

  夜幕降临,漫步这里,夜色璀璨迷人,徜徉在灯光秀中,浸润在美妙的音乐里,慢听一座城……

  廊桥如梦,锦鲤似画……白龙江廊桥、锦鲤桥同样宛若长虹卧波,让朦胧缥缈的白龙江畔摇曳出旖旎多姿的江南风情,一到晚上,灯影动人,璀璨闪耀,异彩纷呈。

  陇南市区是一座带状城市,南北两山对峙,白龙江穿城而过。

  由此,陇南以经天纬地的理念优化宏观空间布局,处理好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守护好山水格局,并见微知著搞好微观空间治理,用丰富色彩装点城市,于细微之处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质。

  沿着白龙江畔自西向东,夜晚灯火辉煌下的陇南市区更有一种江南水乡的情韵,山、水、路、灯、桥全部融入这片山水之中,交相辉映、互为景观,它是动感的、魅惑的,美得让人沉醉,令人心神荡漾。

  而在东江新区,龙江“双子座”、水韵江南、交警支队等地标性建筑大胆地使用“橄榄色”,迷人亮眼,与山水辉映,勾勒出一幅幅迷人的建筑作品……

  漫步于这个城市,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这个城市真正亮豁了起来,白龙江灵动了起来,高速公路靓丽了起来,整个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城市有“气质”,生活有“品质”。近年来,陇南还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与此同时,在建筑形式、民俗文化等方面重点发力,将“陇”的基因、“蜀”的元素完美融合,谋划做好融入大九寨旅游圈,让外来游客游在九寨、住在武都,实现“朝九晚武”,带动武都乃至全市文旅融合大发展、快发展。

  清晨,走进滨江湿地公园,自西向东,色彩万千,人行其内,移步换景,市民们纷纷在这里锻炼休闲,放松身心;夜晚,在烟火氤氲、美食密布的阶州夜市喝啤酒、吃烤串,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品咂独有的热闹与惬意……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持续提升,我为家乡的变化而骄傲!”在上海工作的何雪琦感叹。

  钟情于一座城,不仅仅是环境宜人,更要出行顺畅、生活美好富足而和谐。

  今天的陇南,这种感觉更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共识:

  高低、错落、云集,充满着现代化新兴城市气息的楼群簇拥崛起;

  通达、飞架、穿越,纵横交错的路桥如血脉贯通构筑起城市的筋骨;

  人潮、车涌、物流,无限放大的“磁效应”不断刷新着魅力之城的历史纪录……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建设“品质城市”,让这个城市更有善意、更有温度,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是一个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命题。

  “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定文化自信”“经天纬地优化宏观空间布局”……

  3月27日下午,刚刚召开的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孙雪涛在武都代表团和代表们一起,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深入交流、交换意见。

  内外兼修,久久为功,打造品质之城,陇南步履铿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