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礼 县

“点穴式”解决发展“瓶颈”——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礼县桥头镇党委书记高明

 2021/04/14/ 15:28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马丽红

  桥头镇地处礼县西南部,是甘肃省40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全镇17个村中有省级深度贫困村16个,2014年初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8户7980人,贫困发生率达64.5%。

  2018年10月,高明调任桥头镇党委书记后,不断蹲村调研、入户走访,带领全镇干部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挪穷窝”,制定了桥头镇“1336”工作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1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镇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抓主抓重,“点穴式”解决制约脱贫攻坚的瓶颈问题

  保障农村住房安全是“两不愁三保障”的核心工作和关键环节之一,是一项重要的普惠政策和民生实事。

  高明到桥头镇任职后,采取包村包户到人的挂牌作战方式,集中精力解决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在完成全镇1160户C、D级危房改造的同时,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实施工程,按照“整村组推进”的原则,结合“拆、改、治、转”等方式对群众的危旧房进行改造,共改造危旧房屋876户4869间,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脱贫的瓶颈问题。

  王各具是桥头镇菜花村的贫困户,家里的房子由于年久,木结构的椽檩已经松动,墙体也随之出现裂缝。2019年通过危房改造项目,将他家的房子进行了加固维修,这也给王各具吃了一剂“安心丸”。“我家房子的榫卯有间隙了,政府请了专业的工程队把房子进行了加固处理,还更换了电线,粉刷了墙壁。住房安全了生活也安心了。”王各具说。

  两年多来,桥头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即实施危房改造2036户,新建村组公路36条192.68公里,修建便民桥4座,硬化小巷道99个自然组5.6万平方米,实施自来水入户2902户,彻底改变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活和出行条件。

  扑下身子,开展拆危治乱补齐脱贫攻坚弱项短板

  现如今,走进桥头镇桥头村,村道干净整洁,各式各样的小景点随处可见……

  “卫生好了,环境美了,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大,党群心连心,我们的日子也更红火了!”七旬老党员安喜才兴奋地说。在他看来,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正是拆危治乱扎实推进的成效。

  自全市拆危治乱工作开展以来,高明带领全镇干部扑下身子,逐村逐户研究,采取先难后易的方式,按照“四个先拆”的原则,全镇共拆除危旧房2067户6293间86340平方米,户均拆除2.2间,拆除残垣断壁317处2585米,清理垃圾1237.7吨,复垦面积4.2万平方米。

  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个目标”“解决六个突出问题”的工作思路,利用各村“土专家”“泥瓦匠”,将拆下来的瓦片、椽头、碌碡、磨盘等可利用资源,打造“小花园”、“小菜园”354处;通过砌石墙、砌护坡、建花园等方式,新建卫生厕所114个,新建小广场23个6281平方米,栽植行道树8公里9000棵,修建集中圈棚5个1000平方米,实现人畜分离,让美丽乡村“靓”起来,提升脱贫的精气神。

  去年10月,桥头镇被评为全市拆危治乱先进集体,高明个人也被评为全市拆危治乱先进个人。

  精准管理,“保姆式”服务拓宽致富门路保障脱贫攻坚

  桥头镇境内山大沟深,自然条件严酷,地形地貌复杂,产业开发程度低,群众致富门路少,是礼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乡镇之一,也是全县发生自然灾害最多的乡镇之一。

  24年的乡镇基层工作经历,让高明深知群众疾苦和老百姓的所思所盼。

  自调任到桥头镇后,他走遍了全镇的17个村106个自然村组,召开80余场次群众现场会,解决群众困难136件次,真正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自己人”和靠得住的“贴心人”。

  他鼓励动员群众把投资小、受益周期长的传统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又注重发展构树、乌龙头、羊肚菌等“小、快、灵”新型产业。

  为了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他提出“远抓产业、近抓劳务”的思路,积极对接劳务移民,动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落实劳务奖补1894人,补助资金930.23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517人,低保兜底保障272户817人,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效,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过督促驻村干部、村医进村入户,上门宣传政策,“心贴心”服务,为579名群众办理慢病卡,村卫生室全部达标运营。

  ……

  “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根本。”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答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道“必答题”,高明心中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