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市

“陇南样本”:从资源禀赋到品牌优势

 2021/10/19/ 11:58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靳淑敏

  记者 靳淑敏

  十月的陇南,叠翠流金,秋实累累。许多地道正宗、品质上乘的“山珍海味”下树、出土、回笼、归仓,到处能看到干部群众忙在手上、笑在脸上、甜在心上的喜悦。

  近年来,陇南聚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产品,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特色产业增效、广大群众增收,探索出“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增收多元化”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陇南样本”,逐渐从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陇南产品向陇南品牌转变。

  中国油橄榄之乡、半夏之乡、核桃之乡、花椒之乡、药材之乡等多个“国字号”冠名落户陇南……一个个名声斐然、价值深厚的原产地品牌,成为陇南一张张亮丽的“名片”。

  据统计,目前陇南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7件,地理标志产品15件,有效用标“三品一标”农产品253个,居甘肃省第一。

  穰穰满家,产业为本,以模式制胜

  10月16日举办的2021•中国甘肃陇南(礼县)苹果产销对接洽谈暨助力乡村振兴就业招聘会上,家喻户晓的礼县苹果再一次受到追捧。当日,“礼县苹果”及农特产品营销签约金额4731万元、7880吨,苹果脆、苹果醋等众多产品更是受到大家的欢迎。

  礼县苹果是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环境,赋予陇南的众多“山珍海味”之一。但在过去,陇南产业化水平比较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不多。

  如何将陇南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如何让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掌握克敌制胜的利器?

  近年来,陇南立足资源禀赋,顺应市场需求,尊重群众意愿,扬长避短,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发展“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大则大、宜小则小”的特色山地农业,初步形成了花椒、油橄榄、核桃、苹果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牛、猪、鸡、蜂四个“特色养”的特色产业体系,探索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陇南样本”,走出了一条符合陇南实际的产业发展新路。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建成了一批百亩试验园、千亩产业带、万亩示范区,培育了一批专业大户、专业村社、专业乡镇,推动产业由点面向片带规模化发展。

  “独一份”的陇南油橄榄、“好中优”的花椒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中药材、茶叶等“山珍海味”享誉全国。

  全市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190亿元,产业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1.6%,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质增效,重品质创品牌,助效益提升

  10月18日下午,参加区域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力对话论坛的嘉宾,到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高端的生产车间里,橄榄油的香气弥漫其中。

  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油橄榄良种育苗、集约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祥宇”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9年获得了第六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公司被审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

  在第五届雅典娜国际橄榄油大赛上,陇南市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祥宇特级初榨橄榄油获评“最佳橄榄油”称号。这是中国油橄榄企业首次在橄榄油原产地希腊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

  目前,陇南油橄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建成了19家油橄榄加工企业,研发出橄榄油、橄榄酒、橄榄化妆品等10大类80多个产品,注册了“祥宇”“田园”等40余件商标。

  品质是农特产品的生命,品牌是农特产品的灵魂。

  陇南把品牌创建作为提升产品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严格执行质量技术标准,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持续开展经济林综合管理“四季行动”,全面推广良种选育、种子种苗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增效措施。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30多项技术规程被颁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全市现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文县纹党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8个区域公用品牌和27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特色农业品牌效应明显增强。

  提档升级,融合延链,创龙头引领

  覆膜、播种、除草、追肥……守着从村合作社承包过来的30亩药材地,阿坞镇麻界村村民杨平忠每天忙碌而充实。“我主要负责田间管理,按照每亩900元的管理费用,一年下来能收入2.7万元。还有土地流转收益和合作社盈利分红。”

  产业发展快不快,要靠龙头企业带。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带动群众增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陇南坚持组织联合、产业融合促增收,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与农户建立“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以农户为基础、村办合作社为单元、乡镇联合社为纽带、县联合社为主体、股份公司为龙头的“宕昌模式”,有效激活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产业发展要素的同时,推进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旅游业”多业态融合模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积极推广分户联合养殖生产经营。

  陇南在全面提升中不断开拓发展空间。从建强基地、打造龙头、强化服务到精深加工、拓展市场,从培育壮大、转型升级到外引内建,不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茶叶、食用菌产业联合会,中国中药、长城果汁、利和萃取、满天红食品、富民公司等多家农业产业开发公司,一批集生产经营为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市场主体根植陇南、发展壮大,不断在品牌培育、标准引领、延链补链、科技推广、市场营销上下功夫,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49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6万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3.5%,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许多陇南牌“新山珍海味”亮相市场、走上餐桌。

  多措并举,电商拓渠,让“品牌”更亮

  走进陇南市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一打开花椒储存冷库的门,鲜香的麻味扑面而来,“旁边这些包装好的花椒,是在1688平台上接的单,要发往成都的。”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说。

  除了技术,武都花椒的崛起得益于高效的营销。据了解,依托“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武都区鼓励41家花椒合作社的1688网店入驻“产业带”,借力发展网上大宗散装货交易。许多合作社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上提供单品供货、开展直播,全面拓宽花椒销售渠道。

  花椒销售市场全面激活,让武都花椒走得更远,牌子更亮。目前,武都区20多家花椒经销商与海底捞、老干妈、重庆德庄等大型餐饮企业建立了供销关系,稳固拓展销售市场,并通过国际火锅联盟打开了国际市场,千余吨武都花椒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德国。

  武都花椒只是陇南“山珍海味”通过电商,走出大山、浮出海面的其中之一。

  着眼破解农产品卖难问题,陇南采取线下线上多种市场营销方式,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花椒、核桃、中药材、苹果等产销对接洽谈会,订单种养、专营实体店、“陇货入青”、“产业+农户+合作社+网店+平台+市场”机制,“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体系,1.4万家各类电商经营主体,为陇南构建了完善的市场服务体系,让陇南实现了农特产品由“提篮小卖”到“热卖全国”、“网销世界”的华丽转变。电商扶贫“陇南模式”在2020年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形成“陇南共识”发布世界。

  如今的陇南,已把既有优势培育成“参天大树”,以强劲的发展韧性,探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山珍海味助共同富裕”之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营造更加美好的发展环境,打造更加宽广的高质量发展前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