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我们这十年】久久为功,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⑧

 2022/09/22/ 09:45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王芳 冉创昌

久久为功,生态陇南绿色崛起

——“我们这十年·陇南”系列报道⑧

宕昌官鹅沟

白鹭在白龙江畔翩翩起舞

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民宿

  文/陇南日报记者 王芳

  本文图片均为陇南日报记者冉创昌摄

  十年,会发生什么?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3%,PM2.5浓度均值为18微克/立方米;全市17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十年,能改变什么?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27%,比全省高33.94个百分点,比全国高22.23个百分点;水土保持率达到73%;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935.9万亩、人工造林50.1万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如山厚望,在心在肩。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陇南一以贯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历史责任,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一个善待自然,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陇南越来越清晰。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家底”愈加厚实

  在陇南,大批白鹭在白龙江畔翩翩起舞,为陇南生态“代言”。

  在陇南,绿树环绕,青山碧波、鸟语花香的“绿色”矿山引领陇南未来工矿企业的发展方向。

  ……

  置身陇南,处处都能感受到“只此青绿”的美好。作为陇原的绿色明珠,“绿色”始终是陇南最大的资源、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所在。

  时间回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生态文明正式写入宪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

  响应中央号召,顺应时代要求,回应群众期盼。陇南把生态文明的发展放到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去考量,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由此,陇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论”与“干”的结合,向着“生态陇南绿色崛起”根植动人故事———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出台《陇南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陇南市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生态环境保护“1+10”组织体系;

  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坚持以宜林荒山荒坡和“两江一水”流域的生态脆弱区等区域为重点,全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工程;

  ……

  十年来,陇南不断深化、细化绿色发展理念、路径、制度,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如水银泻地般助推生态文明快速推进。

  于是,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生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数、地表水监测达标率稳居全省前列;

  积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

  ……

  随之而来的,便是赞誉。今年8月30日,在第二届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估报告》,陇南荣获“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十佳城市”称号。

  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历史担当,也蕴含治理智慧。

  十年来,陇南在一以贯之的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日渐优良。

  “两山”理念持续转化,“绿色”福利可触可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今年香菇品质很好,产量也是历年来最高的。”走进康县迷坝乡马莲咀村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王玉花看着一朵朵破袋而出的香菇喜笑颜开,“隔两天就会有专车上门来拉,是专供超市的。”

  “我们合作社共有香菇大棚68个,种植香菇12万袋。”王玉花告诉记者,她已经种了9年香菇,深知自己的香菇卖得越来越好,都源自于山高林深中优良的生态环境,“好山好水产好菇,所以我们的香菇品质很受顾客肯定。”

  穿梭于大棚之间,微风吹过,一股股清香弥漫开来,王玉花笑着说:“你闻!这就是我们致富的味道。”

  发展香菇产业是陇南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生动缩影之一,也是“两山”理念在陇南生根发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陇南把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物质成果的同时,也获得生态文明带来的“绿色福利”。

  在实践中,陇南摒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经济发展效益。

  如今,不少陇南人已经尝到了“两山”理念转化的果实,但对陇南来说,让生态优势进一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更重要的目标。在不断激活生态产品价值中,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已然变宽———

  从生态资源禀赋出发,确定打造绿色发展典范城市、绿色发展高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发展目标,当前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立足太阳能、风能、水能等优质资源,宕昌县坚持“风、光、水”三位一体的新能源发展机制,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链建设,让生态资源高水平变现,进一步把金山银山做大。

  ……

  绿色映初心,山水见精神。陇南正生动地演绎着“绿能生金”的故事,良好的生态资源,有了别样的价值。

  擦亮绿色底板,生态福祉人人共享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对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老百姓来说,节能减排、环境考评的数据达标是硬杠杠,而看得到蓝天碧水,才是最直观、最真切的感受。

  早上到滨江湿地公园锻炼,是周玉芹来到武都后每天生活的开始。

  走进滨江湿地公园,山、水、林、园、人、景,天人合一,蓝天白云与绿树红花交相辉映,它早已是城区的“氧生堂”、自然的“八音盒”、市民的“健康房”。

  近年来,陇南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使区域2.79万平方公里的大家园变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现在我们村可火了,游客络绎不绝。”在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五福临门”民宿客栈,朱彦杰夫妇一边整理房间,一边和记者分享增收的喜悦,“我们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

  陇南良好的生态资源吸引来了四方游客,原先沉寂的山村热闹了起来,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也摇身一变成了坐在家门口“卖风景”“卖生态”的“新农人”。

  过去是生在宝山空手而归,如今是生在宝山硕果累累。

  逐渐趋好的生态,也让陇南大地上的动物“朋友圈”热闹了起来,在大熊猫、金丝猴、亚洲金猫等30多种国宝级动物的身姿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感油然而生。

  绿色发展,带来的是焕然一新的格局。可喜的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陇南人的生态环境意识愈加强烈,绿色行动更加自觉,特别是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正在推动全社会形成更绿色、更环保的新风尚。

  回望过去的十年,陇南的生态之变,让越来越多的人惊喜不已、刮目相看。

  接续奋斗,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接再厉,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今年以来,陇南立足建设“三城五地”目标定位,紧紧围绕“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要求,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

  面向未来,陇南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变化,但始终不变的,依旧是那一抹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