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社会民生

徽县柳林镇:民事直说巧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4/12/24/ 16:45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张埥 尚敏贤

柳林镇:民事直说巧解群众“急难愁盼”

  陇南日报记者 张埥 尚敏贤

  “前一阵的暴洪灾害,把社里的便民桥冲毁了,我们都没法出门。”“家里的米面粮油现在全靠自己蹚过河背过来,车根本进不来。”……

  这是徽县柳林镇姚庄村8月份民事直说会上的情景,由于“7·22”暴洪灾害导致姚庄村观音社的便民桥损毁,社里的22户56人出行困难,成为村里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7月22日至24日,陇南遭遇区域性暴雨,多地遭受强降雨引起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其中徽县柳林镇是受灾较为严重的区域。暴雨让柳林镇境内的永宁河水流暴涨,冲垮了沿河而建的姚庄村观音社唯一一座通向外界的便民桥。

  “桥冲毁之后,车进不来,只能停在河对面的公路上,家里吃的用的只能靠人背过河。”姚庄村观音社村民尹建国说,“没有这座桥,我们出村要步行从背后的几座山上绕出去,一趟就得花上大半天的时间。”

  得知这一困难,姚庄村村“两委”立即行动,在洪水稍稍退去后,便来到观音社,实地查看损毁情况,以及社内群众的生活状况,并召开了民事直说现场会,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讨论如何修复桥梁,恢复大家的正常生产生活。

  “考虑到群众的出行安全,我们第一时间把大家的诉求反映到镇上了,镇上非常重视,为我们争取资金、协调技术指导。”姚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明说。

  看着镇上和村里积极为大家排忧解难,观音社的群众也纷纷响应,免费投工投劳,参与到便民桥的建设中来,并且将之前修建旧桥时剩余的钢索等材料有效利用,减轻了资金压力、加快了建设速度。

  大家加班加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便民桥又将河流两岸连接了起来。

  “通过民事直说把我们的困难第一时间反映上去,很快就给我们解决了,现在桥通了,我们干啥都很方便。”尹建国说,作为原村委会主任,冲毁的旧桥便是他带领大家修建的,而如今他又见证了新的桥梁联通两岸,不由感慨道:“多亏了镇里和县上给我们鼓劲,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大胆建、放心干,现在桥修好了,又能再用几十年。”

  一座便民桥,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打通了群众的幸福路,让大家“急难愁盼”的解决变成了对党员干部工作的“满意清单”,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有效落实。

  柳林镇持续依托“线上+线下”民事直说渠道,在发挥好每月“固定说事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文化广场、群众院坝、田间地头等场所,全面收集群众意见。

  并根据群众诉求,灵活运用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对办理进度、办结成效、办事作风等方面进行跟踪督办,事项办理结束及时向群众进行回复,全力解决好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

  洛坝村主干道边上的河道由于泥沙堆积导致排水道狭窄,排洪不畅,暴雨时道路基底时常被冲坏,导致路面塌陷,严重影响通行安全。洛坝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及民事直说委员会会议,多方协调,积极争取项目建设,动员广大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共同参与河道治理。如今,洛坝村水清河畅、道路平整、环境优美,昔日的“问题河”变成了村里的“最美一景”。

  谢坪村因暴洪灾害导致供水不足,村民通过民事直说向村“两委”反映,经过排查为大家更换新水泵,恢复了村里的正常供水。

  柳林村至石曹组的农村公路急需养护修复,在民事直说会上大家积极响应,积极参与道路修整,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暖心路”……

  一桩桩“急难愁盼”得到妥善解决,一件件民生实事逐步落到实处,柳林镇以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共建共融共治共享的新时代基层治理新路子,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拓展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以知民情、纾民困、解民忧为服务宗旨,不断拓展民事直说渠道,从群众关心的细处、实处、关键处和所思、所想、所盼入手,充分收集群众关切的急事难事,商议解决方案,办好民生实事,让民事直说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奔赴’。”柳林镇党委书记张富国说。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