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枣儿沟作业组的院子里已浮动着细碎的春声。一株苍劲的老松树挺立在院落中央,静静地记录着院子的春来寒往。微风轻拂,松针簌簌飘落,细碎的声响为这宁静的清晨添了几分灵动。

距离米春锋参加工作满三十周年,只剩下不到四周的时间。然而,这个寻常的周一清晨,他依然如同过去的无数个日子一样,早早出现在作业组的院子里。三月的晨风还带着些许料峭的寒意,与熹微的晨光交织,轻轻落在他头顶稀疏的发丝上。他蹲在巡查车旁,拧亮手电筒检查轮胎气压,又掀开机盖查看机油刻度。这是三十年如一日的习惯,即便今天也不例外。

七点半,组员们已整齐列队。米春锋从工具棚的墙上摘下那本《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逐条强调今日作业风险点:“清理边沟时注意落石,布设锥桶必须按渐变间距摆放,养护服和头盔务必穿戴整齐……”他的嗓音沙哑,却字字清晰。新来的大学生小余私下嘀咕:“米组长这么较真!”老职工魏师傅拍拍他的肩:“二十几年前他师傅也是这么教他的,安全是养路人的生命线。”
工具棚内,铁锹、扫把、警示标志分类整齐。米春锋弯腰擦拭灌缝机,动作轻缓得像对待一件珍贵古董。机身上一道凹陷的修补痕迹,是2008年地震时被落石砸出的伤痕。他和师傅连夜抢修,才保住了这台老机器。在老一辈养护工眼里,机器有时比人还要金贵。

巡查车沿着S205线缓缓行驶。这条公路,是成县铅锌矿产和农副产品运往外界的黄金通道,是莘莘学子走出大山、追逐梦想的希望之路,更是山乡振兴、迈向繁荣的发展动脉。晨光中,满载锌锭的重卡碾过百年茶马驿道遗迹;暮色里,返程的冷链车携着沿海水产,将咸腥的海风与山坳的核桃交织成独特韵味。道旁的里程碑如同沉默的史官,见证着从骡马铃铛到涡轮轰鸣的时代变迁。
米春锋的目光始终锁定路面,突然抬手示意停车。他下车蹲在一处沥青路面修补处,用螺丝刀戳了戳边缘翘起的裂缝,在笔记本上标注桩号和“需冷补料重补”字样。笔记本里类似的标记已有五处,每页都布满不同颜色的批注。他摇下车窗凝视远方,几十年前泥泞的黄土路早已被沥青覆盖,而陇南机场的开通,也伴随着S205线车流量的暴增,使得养护标准愈发严苛。
正沉浸在往昔回忆中的米春锋,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猛地拉回现实。他迅速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作业组老王师傅焦急地呼喊:“米组长,K14+200处发现大量落石,把路都给堵了半幅!” 米春锋的神情立刻变得严肃而专注,他毫不犹豫,立刻大声对身旁的刘师傅喊道:“老刘,快!抓紧掉头,去K14+200!”
车子一路疾驰,扬起滚滚尘土。抵达现场,只见眼前一片狼藉,数十米长的路面上,碎石散落得到处都是,就像一片凌乱的战场。米春锋戴上手套抄起铁镐,指挥组员分头布设作业区、展开落石清理工作。弓腰撬动石块时,他手臂青筋暴起,碎石棱角划破手套,此刻却也顾不得那么多。三十分钟后,路面恢复畅通。他掏出创可贴递给划破手的老刘师傅,转身联系养护站调配补路材料。
正午的作业组食堂飘着浆水面的酸香。老魏师傅掰了半块馍泡进他碗里:“老米,听说你家闺女考上教师了?”他咧开嘴,露出欣慰的神情:“娃娃争气,还当着班主任哩!”众人哄笑中,他回身把宿舍的感冒药递给老马,“吃完饭赶紧把药吃上,别硬扛了。”同事们讲起他帮衬困难职工的事,他连忙摆手:“陈芝麻烂谷子的,吃饭吃饭!”众人早已习惯他的作风——谁家急用钱、谁生病需要替班,他总是第一个伸手。

午后的春日带着丝丝灼热,米春锋带新入职的小余清理边沟。年轻人动作生硬,一锹铲飞了碎石,差点砸到护栏。米春锋接过铁锹示范:“娃娃,你看我,手腕放松,顺着沟沿斜插,像剃头师傅刮脸一样。”他又翻开边沟盖板,指着一处裂缝:“这种细纹最容易积水冻胀,必须抓紧修补。”小余嘀咕:“这也太细了,不影响通车吧?”米春锋沉下脸:“裂缝现在不到一厘米,在长期的渗流、冻胀作用下,就会对公路设施造成大范围的损害,所以我们养路工的眼睛要比尺子还毒!”
傍晚接到降雨预警,米春锋提前带领组员清理K4+800处涵洞。半人高的洞内腐叶与淤泥板结,铁锹难以发力。他放下工具徒手掏挖,指甲缝很快塞满黑泥,裤腿被泥浆浸透也浑然不觉。疏通后仍不放心,又打着手电检查上下游排水沟衔接处,直到确认水流畅通才罢休。

回到作业组时已夜幕低垂。米春锋在宿舍填写当日工作记录:清理边沟1.6公里、清理塌方2.5立方米……台账摞起来有半人高,每本都按月份编号。小余探头问:“组长,三十年得写多少本啊?”他头也不抬:“不记不行啊,养路靠数据说话。哪年雨量大、哪段路病害多,全在这里头。”

熄灯前,他打着手电筒绕院子转了一圈,确认机械入库、工具归位。1995年,他刚参加工作的那天,跟着师傅冒雨抢通塌方路段的场景忽然浮现在眼前。“如今,师傅早已退休,压路机换了两代,沥青配方也升级了多次,而我们的脚步也已踏平开阔了S205线的每一寸边边角角。”
这就是米春锋平凡的一天。三十载寒来暑往,这种机械表芯般精准的作息早已融入血脉。他亲历了工具从竹扫帚到扫路机的迭代,见证了护栏材质从木桩到波形钢梁的升级。但有些东西却始终未变:晨雾中俯身测量裂缝的专注,暴雨里徒手清淤的决绝,台账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他不会说豪言壮语,却用三十年的晨霜夜露证明:所谓“甘为路石”,就是把这条路,活成自己的一生。

当人们驾车驶过平坦的S205线时,不会知道哪个坑槽是米春锋披星戴月修补的,哪段护栏是他顶风冒雨抢修的。但正是这些无人知晓的细节,才垒起了公路人顽强拼搏、敬业奉献的丰碑。而千千万万个像米春锋一样的一线养护工作者,同样用三十年如一日的躬身而行,将每一粒沥青、每一寸路基,都夯成了托起时代车轮的脊梁。
长路无声,却写满答案。那些被风雨磨糙的手掌、被烈日晒褪色的工装,早已与蜿蜒的公路长成一体。米春锋们的身影,或许总是隐没在飞扬的尘土之中,但他们所守护的,却是这人世间最温暖、最踏实的奔赴——让每一个出行的人,都能平安抵达心中的诗与远方。(王春雷 苏文奎)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1日成县公路段:春养行动 “绣”出畅行之路
- 2025年03月13日优化生态环境 共建美丽成州——成县公路段开展2025年春季义务植树造林活动
- 2025年03月10日成县公路段:春风化雨护坦途 公路养护正当时
- 2024年03月12日贡献力量 收获希望——成县公路段开展植树造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