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碧水青山共绘生态画卷
陇南日报通讯员 蔺 淇 刘 旺
夏日炎炎,漫步礼县生态湿地公园,当城市热浪被密林滤成清凉,湿地乘凉便成了居民打开夏天的诗意方式。
家住附近的杨女士指着清澈的水面感慨道:“以前这里就是一大片荒地,现在水清景美,早晚来这儿走走,心情格外舒畅!”
杨女士口中的蜕变,源自礼县有效的生态治理。据了解,为打造这方生态净土,礼县积极争取实施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提升生态湿地项目。作为全市首个尾水水质提升项目,总投资3987万元,占地97.2亩,处理规模1万方,其中建设77亩人工湿地,栽种水生植物4.5万平方米。
为何要建设这片“生态绿肺”?陇南市生态环境局礼县分局副局长王剑魂道出关键:“人工湿地如同‘大地之肾’,我们通过栽植水生植物进行层层净化,将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从一级A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标准,对有效提升收纳水体西汉水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生态投入激活民生福祉,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地,如今已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城市会客厅”。
既要水清冽,更要山葱茏。礼县的生态治理,目光不仅停留在水清岸绿,更放眼于让座座青山也披上绿装,实现“水清山绿”的和谐统一。这份决心在当地的矿山转型中得到了生动实践。
走进礼县金山金矿区,这里不见尘土漫天,但闻机器轻鸣,作业区绿意点缀。陇南紫金金山分公司安全环保总监林传远自豪地介绍他们的绿色“秘籍”:“我们露天采矿工程通过优化生产全流程管理,构建起从爆破源头到资源再利用的精细化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废料产生;同时采用环保型浸出工艺,资源综合利用率达77.76%以上。”
“现在环境好了,山更青了,水也更净了,我们这碗‘生态饭’才吃得安心、吃得长远!”林传远的话,道出了矿山从“资源依赖”向“绿色驱动”的深刻转变。
从碧波荡漾的生态湿地,到资源高效利用、山体渐次复绿的现代矿山,礼县以系统思维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让“水清山绿”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动人、最持久的底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4日不背彩礼债 共赴幸福路——礼县零彩礼新风吹进百姓心田
- 2025年06月24日礼县泰山锑矿日处理300吨采选项目正式投产
- 2025年06月23日礼县:营商“软环境”为项目提供“硬支撑”
- 2025年06月18日礼县:加码降本增效,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