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扩大 效率提升 减损增效
我市2025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圆满收官
每日甘肃网8月13日讯 据陇南日报报道 近日,我市2025年“三夏”农机化生产传来捷报:全市121.61万亩小麦已收获121.55万亩,机收99.96万亩,机械化收获已全面结束,基本实现颗粒归仓,机收率达82.41%,较上年提升3.8个百分点;46.23万亩油菜机收面积突破16.3万亩,机收率达35.78%,同比增长8.38个百分点,农机化生产呈现“面积扩大、效率提升、减损增效”的良好态势,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三夏”农机大军主力作战,跨区协作提升效率面对农时紧、任务重的挑战,我市整合内外资源,构建“本地+外地”农机协作网。全市共投入联合收割机2692台,其中引入外地农机1781台,占比达66.2%,有效破解了本地农机供需矛盾。同时,发放跨区作业证260张,组织200余台联合收割机奔赴陕西、四川、河南等11省30余地开展跨区作业,实现“一机多用、季季不休”,农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保障农机高效运转,全市设立43个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提供作业调度、维修保养、后勤保障“一站式”服务;培训机手、修理工6971人次,检修各类农机具3.65万台套,确保农机“健康”投入生产。
徽县机手王建军说:“服务站不仅帮我们联系作业地块,还能随时检修农机,今年收割效率比去年提高了20%!”
“以前人工割麦损失率超过5%,现在机器收割控制在1%以内,一亩地能多收50多斤小麦!”成县种粮大户安晓辉感慨道。
今年我市以“机收减损促增收,颗粒归仓保粮安”为主线,在各县区开展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大监测活动,通过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实操竞赛等形式,让“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深入人心。
针对陇南山地多、地块小的特点,市农机中心精准施策,在康县举办“三夏”小麦机收开镰仪式暨机收减损大比武,12支代表队现场比拼收割效率与损失率,最终最优机组实现损失率仅0.9%;在成县、徽县分别召开油菜收获、大豆机械化种植技术观摩会,推广丘陵山地专用收获机械与精量播种技术,破解经济作物机械化瓶颈。
据测算,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全市小麦、油菜合计减损增收折合粮食超3000吨。
“三夏”生产顺利推进,离不开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我市成立“三夏”农机化生产领导小组,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落实、乡镇执行”三级联动机制,制定农机调度、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预案。
市农机中心主任介绍:“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通过微信平台实时发布天气预警、作业需求、维修网点等信息,引导农机有序流动。”
在安全生产方面,全市开展农机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检查农机合作社、维修站点286家,查处无牌行驶、违规操作等行为43起,发放安全手册1.2万份。同时,利用短视频、乡村大喇叭等渠道宣传农机安全知识,营造“安全作业、规范操作”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未发生重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从麦浪滚滚的平原到梯田层叠的山地,陇南市以农机化生产为抓手,用科技赋能农业,用服务温暖民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三夏”成绩单。
(来源:陇南农业农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8月12日陇南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平稳
- 2025年07月31日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镇:共建共享 谱写振兴协奏曲
- 2025年07月23日陇南市“国球两进”项目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 2025年07月22日陇南市武都区:变“废”为“宝”创新秸秆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