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社会民生

成县店村镇:小草莓“链”出致富路

 2025/10/16/ 09:24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彭婉婷 杨思雨

成县店村镇:小草莓“链”出致富路

  陇南日报通讯员 彭婉婷 杨思雨

  金秋时节,成县店村镇新村村的草莓种植基地里,工人俯身田间,正忙着为草莓苗除草、疏叶。近年来,店村镇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特色产业,将“小草莓”打造成富民兴村“大产业”。

  “40多亩土地,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今年选的章姬、天使八号都是市场认可度高的品种,11月初就能上市,能卖到明年6月。”丰旺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晖的话语里,藏着产业发展的“门道”。

  此前,店村镇农户多以零散种植为主,品种杂、产量低、销路窄,难以形成竞争力。2023年底,新村村党支部牵头协调,帮助合作社整合农户闲置土地,引入优质草莓品种,搭建“育苗—种植—管护—采摘—销售”全链条体系,让草莓种植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如今,基地每天稳定带动50余人就业,不仅通过订单销售将草莓销往天水、武都、康县等周边地区,还打造“观光采摘”体验项目,让草莓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过去种地靠天吃饭,现在跟着合作社干,技术有人教,销路不用愁,心里踏实多了。”正在栽苗的村民常丽荣说,仅靠在基地务工,他每年就能多挣3万多元。

  大棚里,60岁的张富燕手脚麻利地培土压实,脸上满是笑意。“两个孩子在外打工,我在家要照顾孙子,没办法出远门。现在在大棚干活,每天能挣80多块钱。”她的话语里,藏着店村镇发展特色产业惠及民生的缩影。

  店村镇地处徽成盆地,留守妇女、老人较多。草莓产业的发展,恰好充分利用这些人力资源,合作社优先雇佣周边村民,根据农时灵活安排务工,让无法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据统计,基地运营以来,累计带动周边80余名村民增收,长期务工群众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真正让群众从“一亩三分地”里刨出了“金疙瘩”。

  眼下,草莓移栽园里,幼苗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店村镇正围绕“一心两轴三区四带动五片区”规划思路,进一步扩大草莓种植规模,配套建设分拣包装车间、冷链仓储设施,推动产业从“初级种植”向“精深加工”延伸;同时,结合乡村旅游发展,打造“草莓采摘+农耕体验”一体化项目,让“小草莓”串联起更多富民业态。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