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县区聚焦

徽县:全链条激活蔬菜产业“新动能”

 2025/10/16/ 09:24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罗艳

徽县:全链条激活蔬菜产业“新动能”

  陇南日报记者 罗艳

  今年以来,徽县锚定“农业优先型”县域经济定位,将蔬菜产业作为特色山地农业的“领头雁”,通过优布局、建基地、强创新、拓市场,推动产业从“扩量”向“增效”跨越,让这片土地上的“绿色产业”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2.4万亩,产量突破28万吨,实现产值7.7亿元,亮眼数据背后,是徽县探索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集群化布局筑牢产业“基本盘”

  “以前种蔬菜都是‘小打小闹’,自从加入合作社,跟着基地种订单辣椒,不仅不愁销路,还能学技术,今年光辣椒就能收入3万多元!”水阳镇种植户王建国的话,道出了徽县农户发展蔬菜产业的底气。

  这份底气,源于徽县对蔬菜产业的统筹规划。徽县坚持“集群化扩面”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构建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格局。

  目前,徽县已建成蔬菜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50余家,打造设施蔬菜、优质大蒜、订单辣椒、早春秋延蔬菜4大类特色基地,总面积达9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75%以上。榆树乡、水阳镇集中建成600座食用菌规模化大棚,带动全县食用菌年种植量突破2000万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集群发展态势已然成型。

  园区化带动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走进泥阳现代农业蔬菜(食用菌)产业园,高标准智能温室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冬季暖棚、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错落有致。作为省级认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这里已入驻农业龙头企业7家,发展设施蔬菜300多亩,每亩收入超2万元。

  “园区不仅自己能有高效益,还能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园负责人介绍,在园区的引领下,全县已发展设施蔬菜2.03万亩、露地蔬菜15万亩,实现了“建一个园区、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

  产业链的延伸更让“好蔬菜”卖出“好价钱”。徽县聚焦“产储加”全链条,累计建成22座果蔬保鲜库,今年计划新建4座,届时全县保鲜库库容将达3500吨以上,有效解决了蔬菜“保鲜难、损耗大”的问题。

  同时,年产1000吨香菇酱建设项目落地投产,2条菌棒生产流水线高效运转,农产品精深加工让蔬菜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从“卖原料”向“卖产品”的转变正在加速。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引擎”

  “这个‘长虹辣椒’抗病性强、产量高,比普通品种每亩能多收500斤,而且价还高,明年我要再扩种2亩。”在伏家镇山庄村高效循环农业示范园,种植户李娟说。

  李娟口中的“长虹辣椒”,是徽县引进的60多个蔬菜新品种之一。为推动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徽县坚持“内育外引”双轮驱动,一方面培育引进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10家龙头企业,提标建设伏家镇山庄村、江洛李寺等6大产业园区;另一方面加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力度,建立6个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点,累计选育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新品种32个,每年示范推广面积超10万亩。

  党建引领让创新成果更快惠及农户。栗川镇邢庄村党支部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新推广“辣椒育苗+圣女果+芹菜”大棚种植模式和“春架豆+秋架豆+白菜”大田种植模式,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37户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

  徽县还定期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专项课题培训,内容涵盖蔬菜贮藏保鲜、设施蔬菜优质高产等关键技术;同时举办订单辣椒高效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主题培训班50多场次,培训农户2000余人次。

  品牌赋能做好产业“增效”文章

  品牌是农产品的“通行证”。

  徽县积极引导蔬菜企业、合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目前已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绿色食品大蒜生产基地1个,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甘味农产品4个,“紫皮大蒜”“高山油菜”等特色品牌声名远扬。

  品牌响了,销路也要通。近年来,徽县充分发挥“绿色通行证”作用,推广“互联网+菜篮子”“超市+平台+基地”“市民+平台+基地”等线上交易模式,同步推行中央厨房、订单配送等直供服务,让蔬菜从田间直接走向餐桌。

  2024年,徽县订单辣椒总产4.8万吨,外销至山东、湖南、四川等地,销售产值达1.2亿元;菜豆、大蒜、莴笋等蔬菜外销量12.7万吨,销售额2.5亿元。2025年,徽县进一步拓展市场,新增重庆、湖北等地多家餐饮企业、食品加工厂的长期合作,订单辣椒种植面积达2.82万亩,预计总产量5070万公斤,产值1.22亿元。

  在提升效益的同时,徽县也注重生态保护。推广半堆半沤、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等尾菜处理方式,实现“变废为宝”。目前,全县尾菜处理利用率超40%,伏家镇2000亩尾菜处理利用核心示范区利用率更是达8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种蔬菜最怕遇到天灾,现在有了农业保险,政府还补贴80%的保费,我们种地更有底气了!”泥阳镇种植户赵刚说。为防范农业风险,徽县制定《2025年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推出大棚蔬菜“价格险”“棚膜险”“蔬菜种植与钢架大棚险”,保金达2500元/亩,按季度核损理赔,目前已承保设施蔬菜240亩、露地蔬菜10785亩。

  从集群化布局到全链条延伸,从创新驱动到品牌赋能,徽县正以蔬菜产业为抓手,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免责声明

凡本网站注明"来源:XXX(非每日甘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