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西和县

欢天喜地迎“巧娘”

 2019/08/02/ 17:26 来源:陇南日报

欢天喜地迎“巧娘”

  本报记者 张卓宁 王芳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我把巧娘娘坐桌上,巧娘娘给我教文章。我把巧娘娘坐桌前,巧娘娘给我教茶饭……”

  7月31日,农历六月的最后一个黄昏,西汉水畔一年一度的乞巧节到了。

  在西汉水上游的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旁的悦湖广场,乞巧姑娘们进进出出,正在为晚上的迎巧活动做准备。走进坐巧人家姜克尚家,乞巧姑娘们有的打理着辫子,有的三五个坐在一起,挥动着手中的扇子说说笑笑。

  51岁的姜克尚是姜席镇姬尧村乞巧活动的组织者,他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迎巧时要用的东西,不厌其烦地叮嘱乞巧姑娘们要走的路线和注意事项,并一遍又一遍地指导七巧女进行排练。巧头儿也在屋里忙碌着,先把桌案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再恭恭敬敬地摆放上事先准备好的供果、巧芽、香炉等。

  姬林娜是姜克尚家乞巧姑娘中的其中一员,她和这里的乞巧姑娘们一样,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姜克尚的学生。“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乞巧活动,原本今年不让我参加了,是我强烈请求姜老师要参加的,我就是喜欢!”姬林娜笑着告诉记者,她们学校还开设了乞巧文化这门课程。对她来说,乞巧活动是一项能让自己心灵手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参与其中,让她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夜幕降临后,乞巧姑娘们在巧头儿的带领下去迎接“巧娘娘”。

  姑娘们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排着整齐的队列,端着香盘,捧着“巧娘娘”,来到晚霞湖的正中举行迎巧仪式,为期七天八夜的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民间活动也由此拉开序幕。

  “插三支信香点一对蜡,磕(叩)个头儿起来家。一根麻叶一根绳,把我的巧娘娘接上行(走)。一炉香儿两炉香,把我的巧娘娘接进庄……”

  悠长的歌声划过夜空,瞬间在空旷的天际回荡。乞巧姑娘们满脸虔诚,唱着迎巧歌缓缓向河边走去。牵起长长的“手袢”,象征着“巧娘娘”下凡的天桥,迎接“巧娘娘”踏着红绳桥来到凡间。

  齐唱迎巧歌、燃放鞭炮、祭祀、跪拜后,乞巧姑娘们将“巧娘娘”缓缓迎回坐巧点时,房前屋后早已挤满了人。

  乞巧姑娘们的歌声由远及近,人们自觉让开一条通道,早在屋内等待接巧的人,双手接过乞巧姑娘们请来的“巧娘娘”。“巧娘娘”被接进坐巧点的大门内后,乞巧姑娘们在巧头儿的指挥下,面向大门跪地参拜门神,巧头儿在大门口上香、化黄表纸、奠茶、放一串小鞭炮,乞巧姑娘们叩头后将“巧娘娘”让在前面,捧放在上房的供桌上。

  其他姑娘跪在神像前或院子里,巧头儿在供桌前和领头的姑娘向“巧娘娘”行大礼,坐巧点的主人要给灶神上香、点蜡、化黄表纸、奠茶放炮,全体乞巧姑娘们向巧娘娘神像叩头起立,唱一段接巧歌。

  “巧娘教我绣一针,一绣蓝天一朵云;巧娘教我绣二针,二绣唢呐吹二更……巧娘教我绣十针,冻手拿不住绣花针。”

  至此,迎巧活动正式完成。

  据了解,今年姜席镇共有12个乞巧队伍,他们结合时代特点,既创新又传承,在唱词中加入了精准脱贫元素,用简单易唱好记的方式,唱响新生活。甚至在跳广场舞的时候,很多群众也会自发地坐一起编歌词、排舞蹈,享受着节日的快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