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椒红山乡·圆梦小康

 2020/07/24/ 15:50 来源:陇南日报 通讯员 王肖晶 周红霞 尤力 焦小菊 黄骊珠 赵春兰

  小花椒调出产业新格局

  通讯员 周红霞

  “我们合作社与贵州老干妈集团、重庆德庄火锅、台湾达利久久等全国知名企业合作,年销售额约1.5亿元。”武都区柏林镇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寇瑞说道。

  瑞达花椒专业合作社是武都区柏林镇一家从事花椒产品精深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合作社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销售模式,承包租赁周边土地约3150亩,发展社员595人,带动周边780户、3036人种植花椒、中药材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产品质量,是我们合作社给客户的庄重承诺。”寇瑞说,这几年,许多外地的客商来采购武都花椒,都是冲着质量来的,我们可不能砸了自己的牌子。

  近年来,武都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花椒产业,采取“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高起点、高质量建设花椒种植基地,逐步实现花椒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有效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在武都区,“合作社+能人大户+电商+贫困户”的模式随处可见,依托花椒、中药材、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鼓励能人大户、退伍军人、村组干部带头组建带贫合作社,做到“诚信经营,不掺杂使假、不价格欺诈”;做到“分等定级,按质论价,不以次充优,不压级压价,不堵收抢收”,并及时为椒农提供信息服务,组织椒农有序采摘、均衡上市,使政府出台的保护价收购等一系列鼓励、扶持花椒产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得到落实。

  如今不出武都,花椒即可实现产、供、销的产业链运转,小花椒真正调出了产业大格局。

  目前,武都区有涉椒加工企业、合作社24家,大部分主要业务涉及花椒、椒芽菜粗散包装销售和精品礼盒包装销售,通过花椒产业的发展,带动了8.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均花椒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

  花椒采摘农忙时 疫情防控不放松

  通讯员 尤力 焦小菊

  “看,这是我的健康码。”在安化镇的一片花椒地里,椒农田庆林笑着向记者展示自己的健康码。“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年份,花椒越晒越红,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配合政府做好疫情防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椒香浓郁,又是一年花椒采摘的季节,但今年花椒的采摘与往年相比又有了一些不同。

  为了在花椒采摘期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武都区各花椒产出乡镇纷纷发布相关公告,要求椒农采摘花椒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护措施。

  袁丽是武都区隆兴乡人,连续三年都在柏林镇袁家坝摘花椒,对她而言,摘花椒已经是增收的重要渠道。

  “手快的话,一天挣一百多元没问题。”袁丽告诉记者,每年摘花椒能收入三四千元。

  事实上,每年在花椒采摘季,其他周边县区的大批“摘椒工人”齐聚武都,活跃在百万亩花椒林地中。

  但是人员大范围密集流动,无形中就增加了疫情的传播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柏林镇首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云招工”,同时采摘工人到场后,必须提供健康码,到村后需到村级卫生室备案,由村医负责体温监测后方可进行采摘工作,确保花椒采摘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与此同时,柏林镇还加强花椒采摘期间道路交通安全,成立了六支花椒采摘管护队,重点加强全镇20多个村采摘收购车辆重点集中车行时段的管理。

  据了解,在花椒采摘期间,武都区各花椒产出乡镇纷纷发布相关公告,要求外出务工返乡采摘花椒人员,必须提供健康码,到村后需到村级卫生室备案,才能进行花椒采摘工作;外地(包括外省及陇南以外的省内各市州)采摘花椒务工及返乡人员需持当地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进村后先到村级卫生室备案,才可进行花椒采摘;对于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外来务工及返乡人员,需提供当地核酸检测医学证明。

  此外,各村村医每日负责监测体温,如发现体温异常,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并及时上报,做到“合格一个、上工一个、防控一个”,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花椒采摘不减收。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