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武都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换一方水土 富一方群众

 2020/12/08/ 16:48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王 坤 见习记者 刘万奇

武都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换一方水土 富一方群众

  记者 王 坤 见习记者 刘万奇  

  近日,记者在武都区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看到,一栋栋安置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后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步入安置小区,小区内绿化优美,环境宜人,小轿车整齐停放。老人们正围坐在一起下象棋,妇女们几个围成一团,边聊天边做针线活,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戏,附近还传来阵阵装修的声音。

  “我家6口人,家里老人和丈夫身体不好,孩子们还在读书,以前家庭收入主要靠我在周边打些零工,所以成为贫困户。去年7月份,政府把我们从乱鞍子村搬迁下来,交了15000元便住进了100平方米的楼房里。现如今,我和丈夫在黄鹿坝电厂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5000多元。”

  “现在脱贫了,日子越过越红火,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乱鞍子村村民孟小花说,以前住在山上,看病、孩子上学都不方便,搬迁到两水镇后,不但孩子读书方便,家庭收入也有了保障。

  蒲池乡易地扶贫搬迁两水安置点涉及乱鞍子、黑松坪、杨沟3个深度贫困村,共搬迁群众657户2646人,其中贫困户261户1158人。搬迁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建设8栋住宅楼,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期结合两水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4#、8#、9#楼,用于安置随迁户。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一方水土难以养育一方人’之困。乱鞍子、黑松坪、杨沟村自然环境差、土地贫瘠、道路难走,群众收入单一,渴望从大山深处搬离出来,所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蒲池乡司法所所长(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工作)张内强说。

  张内强告诉记者:“目前,两水安置点随迁户房屋已全部分配完毕,贫困户也已于去年年底全部搬迁入住。”

  搬迁后,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稳定增收成为工作重心,为了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可致富,蒲池乡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充分挖掘合作社带贫作用。

  “我媳妇儿在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的扶贫车间务工,平均每个月工资都在2500元以上,我在城里打些零工,一年家庭总收入在30000元左右。”杨沟村村民龙海平说。

  武都区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及销售。2018年,通过政府精准扶贫产业扶持项目资金,该合作社启动了“带贫计划”项目,积极带动贫困户93户360人,帮助贫困户种植中药材约800亩。

  “合作社采用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农户参与经营和合作社集体经营相结合,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目前,合作社的租用、种植作业土地面积约300亩,加工场地35亩,晾晒场36亩,无尘车间1200平方米,吸纳了60多名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2019年5月合作社被定为‘全村示范带贫合作社’”。

  马来红是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是乱鞍子村村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去年该合作社为工人支付工资20多万元。今年前半年,为群众分红12000多元。

  “2018年,我家种植的羌活卖给了明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卖了34000多元。现在,种植面积增加到了10多亩,羌活是3年一收,等到明年产量肯定会翻番,收入会更高。”乱鞍子村村民王小军说,加上自己在外务工的收入,一年下来他们家的总收入有50000元左右。

  “今年我们还购买了6万多元的中药材种子免费发放给了群众,药材长成后我们将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回去。我们的初衷就是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马来红说。

  据悉,为了便于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发展后续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扩大油橄榄产业规模,蒲池乡和江南街道办结对协作,成立了三个搬迁村油橄榄种植农民专业联合社,流转江南街道办桑家湾社区荒山荒坡500亩,发展油橄榄产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