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武都区

沙坪流域:花椒铺就致富路

 2020/12/10/ 15:56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罗 艳

沙坪流域:花椒铺就致富路

  记者 罗 艳

  “今年花椒产量高,采摘结束后,还在陆续往出卖。”“现在又到了冬季管护的季节,我每天都会到花椒地里进行修剪。”站在自家的花椒地头,望着成片的花椒林,杜海林满脸笑容,有说不完的话。

  杜海林今年54岁,是武都区马街镇沙坪村人,家里种了五亩花椒,虽然相比较村里的其他人家,他家种植的花椒不算多,但他是个非常勤快的人,每天早上天微亮时,他就会来到花椒地里干活,对于花椒树的管护可以说是细之又细。

  “这里靠阳面,光热充足,具备发展花椒产业的独特气候资源优势,是全国花椒最佳适生区之一。”杜海林所指的这一片花椒林就是沙坪流域万亩花椒综合管理示范基地,也是武都区示范区之一。

  杜海林的堂兄弟杜社林是沙坪村花椒种植大户,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花椒大王”。

  杜社林回忆说,三十年前,从他的父亲那一辈开始就在种植花椒,2003年,他家花椒达到盛产期,产量达1500多公斤,但是收入不尽人意。如今,杜社林家花椒种植的规模已经扩展到了30多亩,花椒纯收入突破10余万元。

  过去,这里的许多椒农都苦于花椒出山“无门”。复杂的地质和落后的交通让陇南形成了“富饶的贫困”,过去因山大沟深、信息不畅,椒农常常以很低的价格将花椒卖给商贩,辛苦了一年也赚不到钱。

  “原来不仅价格低,而且由于交通不便,花椒采摘后,要从地里背到家里进行晾晒,一次一个人只能背50多斤,走5公里山路,村民对于种植花椒的积极性都不太高。”杜社林说。

  现在,政府已为椒农打通了产业路,而且通过各种渠道创品牌、推销路,武都花椒不仅能“走出去”,甚至引外地客商来上门收购,没有了中间商,椒农能卖个好价钱。

  这些年来,花椒带来的收入,不仅使杜社林供两个孩子读完了大学,还给家里盖了房子,置办了新家具,买了汽车,花椒种植成了杜社林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

  “花椒种植规模扩大了,科技管护措施跟不上,就不能发挥优势特色产业助农脱贫的作用。”沙坪村驻村干部王俊说,近年来,村民们在市花椒服务中心技术员的指导下,利用电视、书籍、培训等各种渠道,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科技知识,在花椒提品质、创品牌、低产花椒园改造等方面花了很多功夫。

  武都优质大红袍花椒在全国走红,像马街镇沙坪流域一样,武都区多个乡镇已打造出了自己的花椒品牌。花椒已成为助农增收、精准脱贫的第一产业。

  记者了解到,武都花椒走过了“零星栽植、地埂模式、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历程,实现了整村整乡覆盖,通过发展花椒产业脱贫2.2万户8.6万人,为此,群众把花椒树称为“脱贫树”“致富树”。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