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市

星光不问筑梦人 蜀道虽难可通途——陇南通途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2020年工作纪实

 2021/02/09/ 16:20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张霞 通讯员李富东

星光不问筑梦人 蜀道虽难可通途

——陇南通途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2020年工作纪实

陇南通途隧道清洗队

陇南通途标线专业施工队

陇南通途人撒融雪剂

国道212线化马桥通车

为“一带一路”论坛做好交通保障

董事长杨科林驻守G75渭武高速石门渡槽泥石流清理现场

G75渭武高速石门渡槽泥石流清理现场

总经理杨斌指挥抢险

抢险机械整装待发

  陇南日报记者 张霞 通讯员 李富东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陇南通途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陇南通途公司)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年初经历新冠肺炎疫情时,通途人坚守在高速养护的第一线;8月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暴洪灾害,通途人冲锋在抢险救灾第一线;11月份水毁公路重建开始,通途人积极参与竞标,奋战在最艰险的路段;12月份,通途人又为2020“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召开交上了一份保通保畅的满意答卷。这一年,对于陇南通途人来说有困难、有挑战、更有机遇。

  陇南通途公司前身是陇南公路局工程处,2017年5月整合原局属4家企业,成立了陇南通途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原陇南公路局工程处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有着光荣的发展历程,能扛责任,能打硬仗,在陇南的山川大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陇南通途公司继承了原工程处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从不低头,扛得起责任,打得起硬仗,为陇南公路畅通当好警卫员,在陇南公路改革发展中勇当排头兵。

  A.站好岗,守好责 我们是高速公路“守护人”

  陇南高速公路起步虽晚,但发展快、规格高、体量大。桥梁隧道作为高速公路关键性构造物,陇南的桥梁与隧道占了全省一半以上的比例。“桥连隧、隧连桥,蜀道从此变通途。”家住在武罐高速边上的刘明社老汉感叹道。

  陇南境内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42公里,数据更能直观地表达陇南高速的“含金量”:“武罐”高速桥隧比例达68.8%,“成武”高速桥隧比例达72%,“十天”高速桥隧比例达43.7%,全市高速养护隧道173座,占全省346座隧道的50.6%。总里程意味着养护任务的艰巨,桥隧比例则代表了养护的难度。面对这一挑战,陇南通途公司不断增强养护力量和专业化养护设备的投入力度,通过组建专业化养护队伍,提高高速公路精细化养护水平,提高在养护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同时在原有高速公路交安设施维修队、混凝土路面维修队的基础上,又组建了隧道清洗队、绿化队和桥涵构造物维修队,提高养护处治能力和精细化养护水平。

  对于通途人而言,听雨赏雪是一种奢求,因为雨声就是警戒令、下雪就是冲锋号。2020年8月的暴洪灾害,让陇南境内的多条高速公路不同受损。陇南通途公司临危不乱,第一时间处置险情,昼夜无休地抢通,让陇南没有沦为孤岛,保证了救灾“生命线”的畅通。

  陇南高养中心主任桑新平说:“陇南通途公司在关键时刻能打硬仗,抗得起责任,而且他们也一直在探索新方法,运用新理念,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水平。”

  B.抢险救灾,陇南通途人冲锋在第一线

  “七下八上,抢险保通”!这是陇南公路人的口头禅,意思是每年的七月下旬、八月上旬是暴洪灾害多发期,也是公路部门接受考验的时期。但2020年的“七下八上”尤为艰辛。进入八月份,陇南全境开始持续强降雨,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暴洪灾害。

  8月17日,几乎所有的干线公路与五条高速公路均被暴洪泥石流阻断。在省交通厅和公交建集团发出紧急抢险救援命令后,陇南通途公司连夜召开会议,在第一时间成立了两支抢险救援队伍,分别由董事长杨科林同志和总经理杨斌同志担任队长,按照部署奔赴一线展开抢险工作。在G75渭武高速石门渡槽泥石流清理过程中,杨科林驻守现场,带领抢险队连续作战54个小时,创造了五年来清理泥石流的新记录;在国道212线抢险过程中,杨斌顾不上照看生病的妻子,协同公路局打通武都至文县的道路,又转战文县舍书乡、武都磨坝乡攻克难关,打通了一条条连接乡村的“生命线”。

  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在抗洪抢险中履职尽责,通途人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国企的责任与担当。

  抽调精兵强将,全力做好节会交通保障。

  2020年暴洪灾害中康县境内多处公路发生塌方、泥石流,涉及“一带一路”的国道345线白河沟至望关,省道222线康县至龙神沟,省道205线江洛至抛沙、毛坝至望关段等114处路基受损。陇南通途公司承担的国道345线、省道222线的修复工程。

  在8月的暴洪灾害中,这两条路水毁路基缺口就达39处,水毁长度达180多公里。9月份开始修复,12月20日之前就要高质量地完成所有工程,时间紧,责任大。面对这一考验,经公司统筹安排,陇南通途人于9月15日进场组建项目部,9月19日正式开工。

  开工前,陇南通途公司负责人给参建人员召开了动员大会,强调,康县境内两条水毁公路的修复,直接影响着2020“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能否如期顺利召开,政府将这样重要的工程交给通途公司,体现了对本土公路养护企业的信任,一定要发扬陇南通途人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精神,将此项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品牌工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陇南通途公司抽调精兵强将迅速投入到“一带一路”保畅工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自建1000型砼拌和站两套,2000型沥青拌和站一套,满足了项目施工的需求。

  为了保证按时完工,9个劳务队260名工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赶工期,10米的挡墙3天就完成。历时90天,国道345线完成产额1929.12万元,完成总投资的92%;省道222线完成产额1250.65万元,完成总投资的95%,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项目经理强万利告诉记者:“论坛结束,我躺在床上整整睡了两天,感觉整个人都虚脱了。想想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梦里都能够笑醒。”强万利还带着工友们一起参观了论坛的会址,开心地拍照合影。

  C.国道212线修复,请将最艰险的工程交给通途人

  2020年陇南暴洪灾害让国道212线陇南段深受重创,水毁造成412公里普通干线公路235处路基缺口,部分临河路段的路基悬空。陇南通途公司负责国道212线岭峰至罐子沟段水毁修复工程,全长202公里。

  8月11日14时50分,国道212线K370+455宕昌县两河口镇化马桥3#桥台及引道被冲毁,交通中断。这一区域是泥石流高发区,两山夹一河的险峻地势,使化马桥成了212线水毁修复工程“卡脖子”的工程。

  经过各方专家反复论证,确定化马桥的修复方案采用钢工字梁+混凝土结构,桥梁跨径总长也由原来的60米增加到了70米,增加了行洪断面,减少了洪水对桥梁的危害。此项技术的应用缩短了近两个月的工期,也填补了陇南钢结构桥梁应用方面的空白。

  进入12月份,化马桥进入了混凝土浇筑的尾声阶段。12月5日,当地的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影响到混凝土的浇筑。“眼看只有几十米,可是就是过不去,心里急又没有更好的办法”,秦崇良对记者说。

  办法总比困难多,生火、搭暖棚,虽然这个土办法费时又费力。桥上搭暖棚生了6个炉子,桥底下架起了10多个火盆,暖棚里的温度最高可以达到二十七八度。

  在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下,12月20日,陇南暴洪灾害公路水毁修复工程中的首座桥梁——化马桥通车。化马桥的通车也标志着陇南境内受灾最严重的国道212线全线贯通,公路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负责国道212线水毁段角弓到阿坞的项目经理秦崇良,此时长舒了一口气。

  秦崇良负责的角弓到阿坞段全长112公里,有27个路基缺口,其中有三处路基全部被冲毁,路基缺口总长度410米。由于宕昌气温骤降,12月份化马气温就已经降到零度以下,真正有效的施工时间只有40多天。在这40多天的时间里,秦崇良这个“80后”带领一群“90后”完成了一期工程80%的工作量。

  负责212线水毁路修复角弓到外纳段项目经理张永超,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实际的施工难度还是超出了张永超的想象。首先要面对三大难题,一是水毁点密集,缺口大,其次是水流湍急,安全隐患大,再有施工外界干扰因素多。角弓到外纳水毁项目工程,全长95公里,路基缺口7处,总共12000立方米,占国道212线水毁项目的54%。

  每天基本上要填充300方的混凝土,拌和站都在满负荷地运转。在一群年轻人的努力下,克服困难,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保证了春节期间的安全出行、畅通出行。

  “经过近四年的锤炼,通途公司已成长为一支在关键时刻能经得起考验、扛得起责任的公路生力军!”陇南公路局局长称赞道。2019年、2020年,通途公司被省公交建集团和省公路发展集团连续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单位,公司实现了持续盈利稳增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021年,陇南通途人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改革与发展征途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续写荣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