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陇南新闻

洪峰浪尖显担当——陇南市抗洪救灾一线基层干部群像

 2020/09/08/ 20:44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韩县银

洪峰浪尖显担当

——我市抗洪救灾一线基层干部群像

  记者 韩县银

  8月份以来,我市连续出现暴雨和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暴洪、泥石流灾害……顷刻间陇南大地伤痕累累,满目疮痍。

  面对严峻的汛情洪灾,我市广大基层干部闻“汛”而动,逆水向前,为民而行。他们无论年龄,不分性别,冲锋在前,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防线;他们不忘初心,践行使命,在雨大风狂处守护万家灯火。

  他们既是抗洪抢险的“突击队”,更是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灾难面前,用责任和担当凝聚起共克时艰的陇南力量。

  “突击队”:冲锋一线,奋战在灾情最险最急的地方

  “就是这条驻村干部张盼盼临时探出来的‘生路’,救了全村126名群众。”8月21日,在武都区桔柑镇陈家坝村上陈社,副主任陈军比划着村前紧挨武罐高速的一段小道,紧急转移群众的踪迹仍然依稀可见。

  依山而居的上陈社地处212国道旁,村前紧邻汹涌的白龙江,村后依偎险峻的大山。8月17日,暴洪、江水、泥石流将上陈社四面夹击,农田和道路被完全淹没,大片房屋浸泡在水中,整个社成了一座“孤岛”。

  为了将居住在原以为安全地带、未转移的126名群众安全撤离,危急时刻,驻村干部张盼盼紧急协调,决定通过高速公路高架桥疏散群众,并在当时上陈社至高速公路段路况复杂不明的情况下,利用木棍,一步步“探”出了通往高速的“生命通道”。

  暴雨还在持续,水位不断上涨。但有了这条临时“生命线”,短短半小时,126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全部被安全转移。

  “高速公路下面是汹涌的白龙江,前面是泥石流,当时只是觉得腿有些软,顾不上想其他……”回想起当时,张盼盼感到后怕,“但我是党员,这种时候必须得上!”

  据了解,上陈社被“围困”时,张盼盼正在镇政府帮忙安置村上提前转移的100多名村民,但意识到其他村民有危险时,他来不及多想,又立即赶往上陈社。

  危急时刻,逆洪而行,不仅仅只有张盼盼一个人。

  “必须赶快转移群众!所有处在危险地段的村民必须全部转移,一人也不能落下。”在康县望关镇李坝村,村支书李多银在接连几天紧张的抢险中,头发乱了,眼圈黑了,裤腿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的鞋也裹满了黄泥。

  “各位村民请注意,这几天连续强降雨,白龙江涨得厉害,房前屋后滑坡垮塌严重,大家一定要时刻警醒,一旦灾情发生,要听从指挥,第一时间撤离到安全地带!”在武都区外纳镇崖角村,村支书王风林用沙哑的声音一遍遍地通知群众。

  “我们都在,大家别怕。”在文县舍书乡山里坪村,村支书马鑫、村副主任马永军以及抢险突击队与被困群众一起坚守“孤岛”、等待救援。

  ……

  危急时刻,时间就是生命。

  从灾情发生的第一刻起,我市广大镇村干部纷纷挺身而出,迅速变为抗洪抢险救灾“冲锋队员”,第一时间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困难最多的地方和危险最大的地方。他们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深入细致排查灾害隐患,迅速果断转移危险地段群众,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灾,用责任和担当筑起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铜墙铁壁。

  “洪水不退,我们不撤。”这是他们的誓言,更是他们的行动。

  “主心骨”:日夜坚守,“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当时多亏了村支书,他和村社干部冒着暴雨把我救出来,不然我就被困到洪水里了!”“那么大的雨,在道路、通讯都断了的情况下,吕文霞书记走了8个小时到镇上上报我们的灾情,她还是个女孩子!”“主要咱们的镇村干部动作快,指挥到位,我们损失才这么小。”……

  这样感激的话语,时下在陇南大地,随处都能听到。

  心系群众,所以在暴雨中来回奔波;一心为民,所以无惧危险连续作战。

  灾情发生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周密部署、科学应对。特别是我市广大基层干部坚决扛起防汛救灾责任,以身作则,扎实组织带领群众开展隐患排查、监测预警、人员转移、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生活、防范次生灾害等工作,同心协力、保卫家园。

  各镇村干部更不分日夜,坚守抗洪一线,及时处置各类突发状况。让在暴雨肆虐下的受灾群众有了依靠和“主心骨”,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忙而不乱。

  “今天到明天将有大到暴雨,各村干部要及时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地带的群众,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8月15日,徽县水阳镇牟坝村党支部书记焦会全接到镇里通知后,立即发动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做好防汛准备,并安排一部分村社干部留守值班,一部分村社干部外出巡查。

  受强降雨影响,牟坝村多地道路出现滑坡、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焦会全及时组织村社干部群众成立救援抢险小分队,不分昼夜地奔赴各灾情点开展抢修,饿了就吃点方便面、渴了就喝点矿泉水,累了就随便打个盹……

  在焦会全和救援抢险小分队的齐心协力之下,全村共输转撤离群众18户77人,转移村上合作社鸡蛋200件7000余颗。

  “大灾面前,村支书就是咱的主心骨!”经历了一次次有序的转移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抢险,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

  连续强降雨天气导致武都区磨坝乡境内发生地质灾害、泥石流,塌方百余处,乡道村道中断,形成了“交通孤岛、信息孤岛、电力孤岛”。

  灾情发生后,磨坝乡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乡党委政府紧急动员,各村党组织、全体党员冲锋在前,潘家湾村支部书记崔付国带头,连夜挨家挨户转移安置滑坡地段群众30余人,天明后又组织20名党员成立党员先锋队,和群众一起清理村社道路,转移村民300余人。

  “不是村‘两委’发动大家齐心抗灾,通村路肯定到现在还没有修通。”村民凯永强说道。

  关键时刻靠得住,紧要关头冲得上。灾难面前,我市广大基层干部以必胜之决心、铮铮之铁骨,挑起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大梁”。

  “贴心人”:排忧解难,与群众一道重建美好家园

  “全村的人都撤出来了,只要人还在就不怕!”在临时安置点——文县尚德镇小学里,尚德镇上坝村村主任刘王平正在开导村民,缓解安抚村民的情绪。

  上坝村是尚德镇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子,洪水冲毁了许多村民家的房子,好在因灾前预警和转移及时,无人员伤亡。但家园的被毁,村民们还是不由得悲从中来,恐惧、忧愁、焦虑……

  “身上的这一套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回忆起撤离时的情景,上坝村村民张菊桃哽咽着说。她说,大水冲走了她家的房子,除了几样重要的东西外,连多余的一套衣服也没来得及带出。

  为了稳定群众情绪,一方面,刘王平尽可能抽时间和受灾村民沟通交流,鼓励他们重拾信心,重建家园。另一方面,和镇村干部一起,积极投入灾民安置工作中:核查受灾人数、安排帐篷住宿、分发救灾物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帮助防疫消杀……尽最大努力,做好后勤保障,让受灾村民在临时安置点住得安心。

  “洪水冲走了我们的家,但有党和政府,有许许多多关心我们的爱心人士,相信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挺过去!”尽管自己家也损失惨重,但刘王平仍然鼓励村民。

  雨已停,责未了。妥善安置好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公平公正发放救灾物资,及时疏导群众情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等成为当务之急。

  我市广大基层干部又纷纷从防汛第一线转战到生产自救第一线,教育引导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带领受灾群众自力更生,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共克时艰。

  “从受灾到现在,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不能啥事都靠政府,我们要积极开展自救,渡过难关,重建更美丽的家园!”在帮助安置好受灾村民的基础上,刘王平和镇村干部一起,带领有劳力的村民抢修通村社道路等,积极开展自救。

  “一辈子没看到这么大的暴雨,这个时候,是党员就得带头干。”在党支部的号召下,武都区磨坝乡潘家湾村党员曹刘选每天带领群众一起参与清理淤泥、塌方等工作,劲头十足,干得热火朝天。

  ……

  “看到他们,心里就感到踏实!”广大基层干部的努力,让群众发出了内心最真诚的声音。

  洪峰浪尖,方显本色。风雨中,我市广大基层干部以血肉之躯筑起保护人民的坚实堤坝。现在,他们又投身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美好的明天指日可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