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陇南  >  康 县

康县:“乡土味”搭上“国际范”

 2020/12/23/ 15:39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杨丽君

  冬至时节,龙王山下,康县福坝古村落静卧在乡野间,这里土气、老气,却因“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主论坛在这里的举办而变得充满生气、朝气——

“乡土味”搭上“国际范”

  陇南日报记者 杨丽君

  冬日时节,走进福坝村,村里房屋布局各异,但风貌统一,淡土黄色的墙面呈现一种质朴的乡村美,带来古朴又清新的视觉震撼,而随着“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主论坛在这里的召开,一批批嘉宾游客的到来给安静的村子带来了生机。

  康县长坝镇福坝村辖5个合作社,全村271户977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53.7%,过去是一个典型的高半山区河谷地带的贫困村,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3月16日,“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在这里开工建设,让这一乡土气息纯粹的小乡村从此搭上了“国际范”。

  福坝村驻村干部曹明华介绍,福坝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依托“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项目,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建设,全面实施人畜饮水、电网改造、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挖掘乡土文化,建成了“基础完善、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升级版”美丽乡村。

  “我们权坝社以前的人口都是负数增长,只有嫁出去的,外面人很少愿意到这里来……”说起以前的情况,权坝社社长权连文仍然感叹不已,因为地处低洼地带,排水不畅,村里时时又脏又臭,无处下脚,“现在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我都快不认识我们村子了!”

  福坝村以“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群众增收、发展多元产业”为抓手,不仅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按照“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已建成专业食用菌基地100亩、中蜂养殖300箱,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全村受益贫困户达到140户。

  长坝河流域夏季袋料香菇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这一基地在山根村和福坝村各占地60亩,共建成香菇大棚500座,预计年产鲜香菇600余吨,产值近540万元。目前,该基地经济及带贫效益初显,村里的贫困户不仅在这里务工挣钱,还通过入股分红获得稳定收入。

  村支部书记权连华介绍,围绕促进群众增收,福坝村还全力推进多元产业发展,初步确立了农旅结合的发展路子,农家乐、餐饮小吃店不断涌现,电商等新业态层出不穷。

  “现在来村子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对农家乐的前景我很有信心!”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菲说。“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在这里的修建,进一步激活了沉寂的乡村,抓住这一机遇,李菲在疫情期间及时改造家中房屋,创建了“聚福客栈”农家乐,开业十多天来,平均每天收入800元左右。

  贫困户权连平,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外工作,自己在家开办了“家乡味小吃”店,主营康县特色美食罐罐茶、米皮等,“看着村里的势头一天比一天好,我准备继续完善开办农家客栈。”

  不仅把“富口袋”和“富脑袋”有机结合,福坝村还将“塑形”和“铸魂”同步推进。穿梭在迂回曲折的古村落,随处可见的“福”让古朴的乡村景致,增添了别样的内涵。墙面上寓教于乐的彩绘,村子中间的知青大院,无处不在的农耕元素,都在潜移默化厚植着乡土文明,让村民“富口袋”又“富脑袋”。

  如今的福坝村,还在持续打造集“特色民俗、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通过利用闲置民房所建的“老汉茶屋”咖啡馆古色古香、典雅恬淡。利用村民旧房精心打造“山根梦谷”民宿项目,目前一期共改造5户3座院落,设计上保留着原始本真的生活方式,全部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当地旅游发展。

  福坝村党支部书记权连华说:“福坝村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群众的精神面貌大变样了,村民们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的积极性很高,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美丽福坝,幸福家园。有理由期待,福坝村将借助“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的机遇,有效盘活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向高端、生态、精致、特色方向蓬勃发展。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